胡小师:如何评估自己够不够努力? 胡小师 2年前 (2021-11-24) 966浏览 今天是胡小师日更的第20天,昨天断更了,情况是这样: 刚开始日更,基本上都会留足够的冗余时间,上上周出差几天,我还特意每天一起床就写,文章写好之后再出门办事。 没过多久,写的比较顺手,压力也就没刚开始那么大,不管早写晚写,写的好不好,但日更的这件事,肯定能保证。 直到昨天,白天比较忙,也没太在意,反正晚上还有大把时间。到了晚上,选了一个话题开写,按时间进度,准时准点没问题。 突然,在自家餐厅刚完吃饭的几个合伙人同事,满脸醉意的跑进我办公室,问我要不要一起打牌?电光火石之间,我必须尽快做出决策: 1、如果现在开打,今晚的日更肯定就泡汤了,或者干脆就从写到哪的哪里截止,直接推送出去?直接推送个半截文不伦不类,为推送而推送意义不大。 2、如果今晚不打,他们肯定也不会说什么,顶多就是略有失望的离开,也没有什么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我的兴致被撩了起来: 不就断更一晚嘛,反正也没几个人关注,明晚续更便是,于是开打。。 于是,便有了这篇文章。当然,这篇文章不是再给自己找理由,而是这个故事,给了我一些新的启示: 人们很容易放弃,原因就在于坚持是有代价,而放弃的成本很低。 就拿日更,日更需要自律,需要抵住玩乐诱惑、需要考虑各种不可控因素。而停个更,没人骂没人打,没有惩罚,几乎没有损失。 但是,如果今天我有百万粉丝,日更已经成为我的标志性动作,大家都在迫不及待的期待今天的文章,一断更会掉很多很多粉,请问我还会打牌吗?但问题是,我如果不努力日更,又哪里冒的出来百万粉丝? — 1 — 有一则招聘广告是这样:我们要人你要钱,不如进来谈一谈,我们不跟你谈理想,我知道你的理想是不上班。 这则广告展现了职场上的两个有趣现象:一是揭示了很多公司喜欢画大饼而不对求职者待见,二是刻画了很多求职者对工作的定义和理解。 广告的创意是很好,它是以一种自嘲的方式来换取求职者的同理心,也许能起到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价值观导向,如果你把那段话当了真,要出大问题。 首先,如果努力是为了实现不努力,你可能需要永远在努力。 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持续投入,没有什么能随随便便便成功,回报价值越大就越需要持续投入。 而只有对这件事充满热爱,充分享受做这件事的过程,才能保证对做这件事的可持续性。 如果不喜欢工作,请问又如何能把工作做好?工作都做不好,通过工作来实现不工作的逻辑又如何成立? 其次,努力的最好方式是喜欢上努力,把努力变成一种能力和习惯。 努力不仅仅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能力。你会经常发现,一份工作的难易程度其实是跟工作性质无关,而是跟工作的人是谁密切相关。 有人工作吃力是因为能力不够,而有些工作很繁杂,但依然有人能轻松胜任。当你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工作游刃有余,不工作你才手痒痒。 — 2 — 再者,努力是一种责任,能力越强,责任越大。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当一个人的赚钱能力越来越强,赚的钱越来越多,他不但不会减少努力,停止努力还会加倍努力,拼命努力。 难道是越有钱的人就越贪?还是没有人会嫌钱少?可问题是有很多像我们耳熟能详的企业家,如马云、马化腾、刘强东、雷军等,几辈子都花不完的财富,还在拼了命的工作? 包括之前网上流传过一份王健林的行程单,从早到晚行程满满,人们不仅感叹,为什么那么优秀的人,却依然比你还努力?他们的工作还是为了钱吗? 这个故事的真正逻辑是:当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工作价值越来越大,他就越来越被他人或这个社会所需要,简单来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强。 他就再也不能任着自己的性子,想干嘛就干嘛,他会变得越来越自律,会更加的谨言慎行,他的一举一动都必须是符合社会行为规范或更高的道德要求,他再也不是当初的他,他已经身不由己。 每一个西方人心中都有一个航海梦,每一个东方人心中都有一个皇帝梦。人们之所以想当皇帝,是因为想象成为皇帝之后,可以随心所欲,天底下老子最大,想喜欢谁就喜欢谁,想除掉谁就除掉谁? 其实,权力和义务是并存的,权力越大,责任越大,所受的制约和约束也大。经常看清宫戏也都知道,皇帝也要每天上早朝,要听各种汇报,后宫佳丽三千,也不是想宠幸谁就是谁。 人们需要工作,需要努力,也许一开始是为了自己,但随着你的工作能力越来越强,你创造的工作价值越来越多,你的工作就不再是为了自己,你需要为更多人工作。 — 3— 最后,努力是一种经历,一种体验,你可以不拥有,但至少得努力。。 有一个很成功的企业家在海边看见一个渔夫钓鱼,企业家问渔夫一天能钓多少鱼?渔夫说不多,但卖了的鱼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生活。 企业家说,你这样赚钱的方式太原始,我可以教你如何赚更多的钱,譬如你把钓到的鱼不要卖给鱼贩子,而是卖给加工厂,这样卖的钱更多,卖回来的钱也不要全部为了消费,可以存一部分投资或扩大生产。。 譬如多买些渔具回来雇佣更多的人来帮你钓鱼,然后你有了钱买一条大一点的渔船,然后就可以抓更多的鱼,再买更多渔船,然后你就可以拥有一个渔船队,然后自己在组织生产、加工处理和自己销售,然后就可以上市。。 企业家一边眉飞色舞的讲解,渔夫就一边问然后呢?然后呢?企业家接着说:然后你就拥有了上亿的资产,然后就可以找个依山傍水的地方,悠闲的钓鱼啊。渔夫疑惑的说:你讲了那么多然后,最后还不是我现在正在做的事吗?企业家哑口无言。。 咋一听,故事很有道理,它教会我们要学会知足和放下。 但是,讲这故事的人很典型的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谁要是真把这个故事当座右铭,谁就是一个极其不负责任的人。 首先,一件事无论得失成败,生活需要多点尝试,多点可能,很多时候,看似最后结果一样,但所经历的过程完全不同, 人与人最大的区别不在于活多久,而是生活的饱和度和饱满度,人生需要不断经历,我有故事,你有酒,这才是生活。。 其次,生活不只是为了自己,一个人不能只安于现状,只顾着自己。一个男人,需要给家庭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 每个人的能力不同,但努力的态度不能变,有人能照顾好家庭,有人能造福于乡亲,有人能对社会做贡献,而有人能写进人类文明。。 努力不仅仅是为了达成结果,而是要让自己喜欢上努力,让努力成为一直习惯,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样的努力才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分享到 0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