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师:如何更好的了解世界?


今天是胡小师日更第18天,继续谈认知偏误,昨天讲内因,今天谈外因。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认为你所看到的世界有多大程度的真实性?别误会,我并不是要和大家讨论宇宙是虚拟程序这样的话题。
我要表达的是,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只是真实世界的冰山一角。原因在于:我们所能看到的,听到的,接收到的信息,都是被人为的经过过滤、筛选或加工后的产物。

你所看到的世界,只不过是别人想你看到的样子。
先就拿你举例子,你是一个父亲,今天工作疏忽被老板骂,情绪很低落,当你的孩子问你今天怎么不太高兴?你会不会如实的把事情经过告诉你的孩子?
又或者你是一个丈夫,你曾经跟你爱人保证不再酗酒,但昨晚实在拗不过朋友又喝了一餐酒,你爱人追问你昨晚去干嘛了?你会不会告诉她实情?
是的,一般情况下,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藏着掖着一点小秘密,并不会把自己所有的事情都会告诉别人。再加上,人们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喜欢添油加醋,甚至捕风捉影。
因此,无论你给别人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人们对你是如何评价,那都只是你的一部分,不一定就是最真实的你。别人看你如此,你看到的别人亦是如此。
人们为什么会选择性的对外传递信息?这是因为人们总是希望把积极的、正面的、乐观的、勇敢的等等这些好的一面展现给别人,希望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这是一种立场和自我保护。
但是,更为真实的人性有好,就有坏,有善良也有暴戾,有快乐也有悲伤,有积极也有消极,有勇敢也有软弱。
所谓的好坏对错,只是各自角度立场不同,你以为你所看到的是事实,其实更多时候你看到的只是隐藏着的动机和利益,以及利益之上的态度和立场。
想要更真实的了解一个人?你就看他发脾气的样子,或者对人坏起来有多坏,卸掉伪装,情绪表露才最真实。
但是,喜形于色尽管真实,但很低级,高手善于伪装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于是,有人微笑着向你走来,你能确定他在示好,而不是背后藏着一把刀?
当更多人隐藏了动机,控制了情绪,标榜着真善美,请问你有多大程度的能看到事实?个人如此,组织亦是如此。

影响我们对真实世界的认知,不仅仅人们很难分辨立场,动机和情绪,更为重要的是话语权,即权威效应。
权威效应又称权威暗示效应,是指一个人要是地位高,有威信,受人尊敬。那么,他所说的话及所做的事就更容易引起别人重视,并让他们相信其正确性。
权威效应是一种认知偏误,类似的还包括光环偏误、首因偏误、幸存者偏误。
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在给某大学心理系学术讲课,隆重介绍一位德高望重的化学家。实验中这位“化学家”煞有其事的拿出了一个装修蒸馏水的瓶子,说这是他新发现的一种化学物质,有些气味。请在座的学术闻到气味的就举手,结果大多数学生都举了手。
再说光环偏误:人们喜欢明星,最初可能是她歌唱的好,戏演的好或者就是纯粹看颜值,总之是因为某个点特出,而一旦成为明星,人们便把这种好进行放大,误以为明星什么都好。
于是,明星做广告更多人关注,明星带货流量更高。殊不知明星也是人,也会挖鼻孔抠脚丫打呼噜,甚至,不排除有些明星也很龌龊,只是你不知道。
当然,权威和明星或许还有本质上的区别,既然是权威,一定是符合权威的这个人有更强的道德要求和社会规范,不然又如何被推举为权威呢?
追星或许不对,追随权威又有什么错?

权威意味着权力和威望,追随权威、服从权威既满足人们对安全感的需求,又能符合自己的既得利益,只有傻子才跟自己的利益过不去。
是的,追随权威是一种生存策略,权威效应无处不在。
但是,过于迷信权威也会出问题。
自古以来,就有胜者为王败者寇,我们所看到的很多史书故事,多半是成功者对自己的粉饰。人们只能听到对成功者的赞歌,而失败者的呐喊和失败者一起都走进了坟墓。
权威意味着更多的话语权,而当一种声音过于强大,势必就会掩盖或吞没其他的声音、不同的声音和弱小的声音,不排除这其中就有你的声音。
真理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也不掌握在大多数人手里,真理是掌握在话语权人手里。真理不一定就是真理,谎言说了一千遍,也是真理。
当然,我们不能因此判定这就是权威者的阴谋,但也不完全认同权威就是正义的化身,而是在任何时候,在强大的声音面前,都能保持独立的思考和自我。
想要了解更真实的世界?想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认知?你需要倾听不同的声音,即便声音再微弱,它依然是真实世界的一部分。
生活不只是一种颜色,世界也不止一种声音,偏听则暗,兼听则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