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师:你必须掌握的三个公式思维


今天是胡小师日更的第15天,谈公式思维。
什么是公式思维?公式思维指的是用数学公式,来表达“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当然,小师这里所说的公式,不是拍脑门想当然的公式,而是历经考验,正儿八经的定律公式。
什么是定律公式?譬如圆周率,勾股定理,牛顿第一定律,爱因斯坦相对论等等,包括最近常常被马斯克津津乐道的第一性原理。
当然,这并不是一篇科普文章,小师的文化水平很有限,我们在这里所讨论的公式思维,是指通过对这些基础定律的理解和启发,从未建立的一种思维方式,来提高我们对工作或生活的掌控力。

 1 
因果思维
公式1:1+1=2
是的,你没有听错,就是这个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公式,却蕴藏着极其丰富的逻辑,1+1=2也是所有认知的基础。
首先,1和2,它是一个定义,正如道德经第一章中所说的名,人们命名1和2,就如同命名猫和狗,是为了把两个不同的事物区分开来。有了定义,人们才能更好的理解它、阐述它、并赋予它意义。
其次,1+1=2是一个因果,是一种确定性。这个世界是两种特征并存,一种叫确定性,另一种叫不确定性。确定性就叫因果,不确定性叫缘起,缘灭叫熵,也叫不确定性。
人的努力本质上就是试图从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通过对各种现象行为的思考,来发现规律,总结规律,从而更好的为自身服务。
尽管这个世界仍然有很多未解之谜,但人类的科技、认知已经很强大,从微观角度,已经发现到了12种基本粒子,从宏观尺度,从宇宙的微波背景辐射、到各种星系星团黑洞是个什么回事,都基本清楚。
科技的发展还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有房子、车子、有电、有飞机,有互联网。科学就是一门研究确定性的方法论,它与生活最密不可分。
1+1=2是一种最基础的科学思维,是一种常识性思维。
但是,即便是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还有很多人缺少最基本的科学思维。
譬如很多人想发赚快钱,赚大钱,但是1+1=2,1+2才等于3,一口吃不出一个胖子,凡事有过过程,做事需要日积月累。
又譬如我们经常会听到各种结论,除了像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这样匪夷所思的结论外,还包括吃什么更有利于健康之类的伪常识,一个结论是否成立,是需要用科学方法来验证,是用了多少个1相加,才得出的结果。
还有一些人,一边享受着科学带来的便利,一边还在质疑科学。当他在网上发着各种批评科学的文章,殊不知他用的网络、电脑用的都是科学。
佛教最讲究因果,殊不知最具因果性的是科学。没有科学验证,飞机上不了天,电脑开不了机,没有确定性和因果性,又哪来幸福美好的生活。
科学思维才是因果思维。科学解决不了所有问题,但不代表科学本身有问题。恰恰相反,我们更需要寻找更为科学的方法,去提升和改善我们的生活。
因此,我们需要把更多的精力焦点放在日常我们所能控制,所能把握,能被重复证明和验证的道理或方法上来,找到其中的真正因果,而不是整体坐而论道,研究那些玄而又玄,不能被证伪的假设。

 2 
价值思维
公式2:E=mc²  
是的,这个就是著名的质能方程式,能量守恒是宇宙中的基本规律之一。
上学都学过能量守恒,譬如机械能转换成热能,热能转换成电能,电能又转换成机械能。当然,当能量在转换的过程中,一定会产生损耗,你几乎很难达到百分之百的转换率。
能量守恒不仅仅是物理定律,它对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首先,我们要对能量有个全新的理解,对自身能量的层级有个充分的预估。
譬如说,财富是能量,知识是能量,人脉是能量,影响力是能量、情绪是能量、状态是能量,万事万物的本质都是能量。
因此,当一个人能挣多少钱,住多大的房子,开什么样的车子,认识什么样的朋友,本质上都是自身能量的展示或能量转换。而人与人的最大区别本质上就是能量层级不同。
其次,我们要了解能量的转换关系,当我们想得到什么,就应该思考先付出什么,付出和回报就是能量交换,而且,交换的能量值必须基本对等,再加上能量损耗,付出多于回报才符合能量守恒。
为什么说靠买彩票中大奖的逻辑基本不成立?你想用2元换回500万,这能量能守恒么?什么?你求了观音菩萨保佑?你想用几炷香就能把菩萨给收买?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能量交换不对等。
有人也许会说,我是碰运气啊,运气也是能量,你把所有的好运都耗在中大奖上,日常的运气就不管啦?运气也是通过能量守恒交换而来。
那如何进行能量交换?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身的能量转换,另外一种是与他人进行能量交换。
自身的能量转换来自于知识或经验的积累,一个人但凡没有取得很好的结果,只有一个原因,就是自身所积累的知识能量还不够,要么就是转换的过程出现偏差。
与他人的能量交换更容易理解,譬如我有知识,你有人脉,知识和人脉交换,又或者,我有项目,你有资金,相互合作,各取所需,各得其所。
但是,无论是自身能量转换还是与他人进行能量交换,都必须考虑你的这个能量对于交换方而言,是有价值的。只有是对对方有价值的能量,别人才会跟你交换。
价值交换的本质是要先满足对方的需求和价值,彼此之间才会产生交换行为。这就是人们常常期待的你对我好,我就对你好的这个逻辑不成立的真正原因。从价值端,谁主动发生谁考虑对方需求。
能量守恒背后所蕴藏的就是价值私我和交换思维,只有真正理解并充分运用价值思维和交换思维,才有可能进一步的将自身能量提升。

 3 
熵减思维
公式3:S =∫dQ/T  
是的,它就是现在火的不要不要的,大名鼎鼎的熵增定律。
熵增定律是原本是热力学定律,即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的不可逆,这种不可逆的过程就叫熵。
熵指的就是能量在传递和转换过程中的损耗部分,是能量转换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无效能量。这种无效能量完全不可逆,不能被再次利用。
转换次数越多,转换时间越长,所产生的这种垃圾碎片和混乱指数就越强,这种碎片垃圾会充满整个宇宙。恒星终将熄灭,生命终将消失,宇宙将变成一片死寂,沦为熵。这个状态,也被称为热寂。
你可以把熵增定律理解为自然规律的终极规律,或天道,天道无情,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也许便是这个道理。
但是,这真是就是宇宙的终极出路么?别忘了,除了天道,还有人道?何为人道?也就是人的力量,意识的力量,可千万别小看了意识的力量。
而意识或人的存在就是为了降低、减少这种无序和混沌的发生,将无序变有序,也就是说,熵减的这个过程便是意识,这便是人所存在的意义。
当然,如果是针对银河系级别的,拯救级别应该就是银河护卫队,如果是宇宙级别的,那肯定不是人,而是神。
概念讲的是不是有点大?那就讲人话,讲点接地气的。
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院子里的一块草地,如果长时间不打理,就会越长越乱,一台电脑,长时间运行不加以清理,电脑就会越来越卡,一个人,如果不加以练习,所掌握的技能就会逐渐生疏,最终会被忘记。
所以,因为事物总是向着熵增的方向发展,所以一切符合熵增的,都非常的容易和舒适,譬如懒散,譬如放纵,而一切想要通过训练,通过努力、包括自律,因为是在对抗熵增,所以很难。
但是,如果你想提升自己的能量级别,更好的进行能量转换,就必须做减熵动作,通过自律、刻意练习来提升,这个动作是很难,但也正是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这也就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古往今来,修行人一直强调持戒的重要性,以及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强调自律,都是在做减熵的过程。
拥有减熵思维,提高自律,刻意练习,不断精进,才是不断提升自己和获取更大成功的不二法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