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师:印度电影《嗝嗝老师》又火了,谈印度电影崛起背后的思考


印度,作为同属亚洲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之一,经常会被国人拿来做比较。在大多数人眼里,印度是一个开挂的民族,有太多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事。

例如印度的火车是开满外挂,印度人既用手吃饭,又用手上厕所,印度的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很落后,到处是贫民窟,垃圾也随处堆积,还有近些年印度的治安环境也很差,动不动就传出那个女孩子被QJ的新闻。

总而言之,印度跟中国,那是没得比。

包括印度电影,人家美国有好莱坞,你印度就搞了一个宝莱坞,怎么看也有点山寨版的味道。早年的印度电影,不管是什么题材的电影,没演多久就出现一大群人在一起又唱歌又跳舞。

尽管有很多俊男靓女,尽管舞美水准也的确很高,但好好的一个故事情节,就这样硬生生的拆的七零八乱,你这究竟是讲故事还是拍歌舞,反正我是接受不了。宝莱坞电影也就是在这样的唱唱跳跳中自嗨自乐,拍了一部又一部。

01

不知是什么时候起,印度电影一改画风,以前靠那些华丽的服装和宏大的歌舞堆砌的场景居然消失不见,而拍起了很多正能量青春励志剧,而正是这些小成本小制作的电影,改变了国人对于印度电影的看法。

2017年《摔跤吧!爸爸》以12.99亿元的票房成绩,创造了中国电影市场非好莱坞进口片的最高票房纪录,成为最卖座的印度电影。

从2010年到2017年,8年间引进的印度电影不超过10部,而去年开始,已经先后有近10部印度电影进入中国市场,数量仅次于好莱坞大片。

近些年印度影片不但票房取得佳绩,在口碑上也不输给好莱坞大片,像近些年出品的《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小萝莉的猴神大叔》《起跑线》等影片在社交媒体上也保持较高的评分,而且在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媒体都引发了广泛的热议。

印度电影已经渐渐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口碑与影响力,印度电影在全球电影已经拥有一席之地。更多人透过电影去关注印度这个国家,了解更为真实的快速崛起中的印度。

02

而同时,虽然近些年中国电影市场发展迅速,每年的电影产量和票房收入都屡创新高,但是依然摆脱不了国产电影国内火热但国外遇冷的尴尬局面。

去年《战狼2》一部影片票房就已经突破45亿元,成为中国首部跻身全球票房TOP100影片,但与其他全球票房大片不同的是,《战狼2》的绝大部分票房收入都来自国内票房,而在国际上几乎很少被提及。

国内与国际形成强烈的反差。

除了票房,一直以来,中国电影在国际上并不被“待见”。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奥斯卡奖,中国电影一直是颗粒无收,仅仅是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在2001年获得了第73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当然,除了奥斯卡,中国电影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上是拿过不少奖,但这里有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就是这些影片虽然在国际获奖,但反倒是在国内并不知名,或者说票房都不高。

拿近些年举例:像获得2005年第五十五届评审团大奖银熊奖顾长卫的《孔雀》, 2010年第60届最佳编剧银熊奖的王全安的《团圆》,2013年第66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剧本奖贾樟柯的电影《天注定》,别说看的人少,可能很多人连听都没听过。

这是为什么?难道说外国人的审美和中国人的审美是不一样的?

但是,像很多好莱坞大片包括近些年火热的印度片,不但是印度人喜欢,中国人喜欢,其他国家乃至全世界人都喜欢,这些电影并没有受到太多文化差异、地域差异的影响。

恰恰相反,越是叫好又叫座的电影,就越在全球范围内的受欢迎程度是具有广泛性和一致性。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中国电影略显另类呢?

我们不妨试着从近些年印度电影的崛起中来一探究竟。

03

近些年比较火的印度电影都有几个特点,虽然没有好莱坞大片那样豪华的视觉效果,但所选择的现实题材是深受观众喜爱的类型。

像《摔跤吧!爸爸》《小萝莉的猴神大叔》《神秘巨星》包括正在上映的《嗝嗝老师》等影片,这几部电影讲述的都是有关孩子成长的故事。

尽管这些电影讲述的故事发生在遥远的国度,但这些故事几乎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故事很真实,因此不会让中国观众产生距离感,感觉就像是自己身边发生的故事。

而正因为贴近现实,故事饱满真实,就更能打动人,所以这些影片往往笑点与泪点并存,成为印度式独有的轻喜剧和催泪电影。让人笑着笑着就哭了,哭着哭着又被深深感动。

像《嗝嗝老师》明明是一部轻喜剧,但影片最后,在各自领域有所成就的9F班全体学生来到奈娜老师的退休欢送会,师生之间相拥的画面令不少观众让人潸然泪下,感动不以。

除了影片题材贴近生活,具有足够的真实感以外,它不仅仅是简单灌输些励志和心灵鸡汤类的东西,还切入了具有一定争议性的社会话题。

《小萝莉的猴神大叔》的故事背景超越了背印巴复杂的政治纠葛和宗教分歧,以及印度宗教与伊斯兰教的相互接纳和包容。

而影片《嗝嗝老师》直面印度的贫富差距以及现有教育体制的缺失,从而引发人们对社会议题的反省与思考,尤其电影里提到“只有差学校和差老师,没有差学生”,和“一般老师教你知识,而好的老师会教你打破常规,将命运握在自己手中。”更能让人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04

一部好的电影,不一定需要多豪华的整容与特效,也不一定非得有多少包袱与剧情反转,除了视觉效果和曲折剧情,而是能多大程度来呼唤人性和激发善意。

像同样是反映教育和成长的电影故事包括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美国电影《奇迹男孩》,虽然故事简单、但行云流水,每看一遍都能温暖人心。

一部电影的核心思想是想表达什么,向观众传递什么样的价值观,这是一部电影最灵魂的东西。

而这些价值观并非导演刻意营造就能具备,而是具有一定的社会真实性,它体现的是人性最底层的东西,既有真善美的一面,也有人们想逃避但又无法回避的现实。

它并不会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也不轻易对某件事下结论,而是把选择权交给观众,能引发更多的反省和思考,能给人更多启迪。

期待中国电影越来越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