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师:孩子暑假该不该补课?


 几个月前,我们一帮朋友就彼此约定,暑假带着孩子去呼伦贝尔大草原,来一场爸爸去哪儿的旅行。正当暑假到了我们开始确定家庭和人数的时候,有些朋友却表示去不了了,原因是孩子暑假需要补课。于是朋友之间展开了孩子需要不需要补课的激烈讨论,有人说补课根本无用甚至读书无用论,有人说学习太重要,学习不好怎么赢在第二起跑线(第一起跑线是出生)?

姑且不去讨论补课重要不重要,我们换个角度来看,既然世界各地学校都设立寒暑假,自然有它的道理。既然是放假就是区别于上学,如果放假还要上学,那么这个寒暑假设置还有什么意义?既然课程那么重要,不如把寒暑假缩短,多上点课,要么干脆取消寒暑假,这样孩子不就可以多掌握些知识,早点学完知识,早点走入社会参加工作,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们常说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环境,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但往往在现实生活中,工作时不认真工作,学习时不好好学习,玩耍时不能尽情玩耍,休息时不能放松休息,白天黑夜不分,亲情友情不明,做这件事的时候心里想着另外一件事,和这个人在一起心里却想着另外一个人,朝三暮四,身在曹营心在汉。

现在,太多人都患上了手机依赖症和强迫症。工作时、生活中、吃饭后、睡觉前总是需要不停的拿起手机,消灭一个又一个的红点点,刷着一遍又一遍的朋友圈,仿佛过一段时间不看手机就与世界脱节,分分钟损失了几个亿。事实上,除了一部分从事微商工作的人需要长时间盯着手机以外,大部分人是不需要隔三差五拿起手机,一段时间不看手机不但不会有损失,反倒对我们的生活更有帮助。

我的工作需要用到电脑,每次工作前我一定先把QQ、微信、钉钉先登录,然后再开始安心工作,这些应用现在都是工作必备工具之一,有了它们可以轻松实现移动办公和离店式管理,看似非常方便。但当我们想静下心去做一件事时,各种应用不停在闪、同时传来各种提升音,你不仅忍不住想要去打开。一旦打开就不是轻易关闭,打开一个浏览一遍,看到关联的回复一段。再打开另外一个,再回复一段,看似日理万机好不忙碌,实则时间变得支离破碎。

手机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无时无刻保持在线和链接,它看似充分利用了我们的碎片时间,但每个手机应用都想抢占更多的关注和你的时间,这就会把我们完整的时间变的碎片化,让我们无法在某一单位时间内专注的去做一件事情,工作效率大大的降低。如果有人来统计整个中国人因为在各种应用的切换造成的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并得出一个数据,那么这个数据将会十分巨大和可怕。

人没有三头六臂,一心不能二用,人只能在一段时间内做好一件事,而不能同时多任务处理。即便是电脑的多任务,各种应运同时运行,其实是通过把CPU的计算时间,切成足够小的时间切片,然后进行快速的轮流切换,假如你想复制或移动某个文件,最好等一个文件复制完再去复制下一个文件,如果你同时复制多个大文件,你会发现,原文件的复制时间会变慢,甚至总时间会超过一个一个复制的时间,所谓的多任务,就是高速切换的单任务。

电脑处理多任务的能力也就是快速切换能力是取决于电脑的运算性能。而对于人来说,想要同一时间处理更多任务事情,也是取决于他在不同任务之间的切换能力。我们把一种任务到下一种任务切换的时间段称之为时间颗粒度,不同人的时间颗粒度是不一样的。越是优秀和有成就的人,他的任务切换能力越强,也就是他的时间颗粒度越小。

有的人时间颗粒度是半年,有的人是半个月,有的人是半年,还有人是以分钟计算的,像国家领导人的时间就是分钟计算。很多优秀企业家的行程非常满,就是因为时间颗粒度小而且饱满。如果你要约我谈事情,至少需要提前一个月才行啊,跟你开玩笑的千万别当真,我不算成功,时间颗粒度还很松散,如果你想约我吃饭,可以随时打电话,不信你现在就试试,不出五分钟就出现在你面前。

想要时间颗粒度变得饱满,首先你得有那么多重要的任务需要去做。在你还没有那么多重要任务时,你可以在足够长的一段时间内去完成一件重要任务,成功的人无外乎就是做完一件又一件的重要任务,在每件任务都做好的情况下,重要任务才变得更多,他的每段时间才更具有价值,他获得的成就才更好。曾经有个例子说李嘉诚假如掉了一百钱钱都不会自己去捡,因为捡钱的时候会浪费更多,应该让我去捡才对。

对于大部分来说,我们首先需要保证在单位时间内不被打扰,保证处理事情的完整性,譬如我在写文章,过一会就拿起手机看看,走神走了几分钟,看下手机十分钟,手机看完接着写至少还需要花上十分钟才能回神过来,人就是在不断走神和回神中把时间浪费。等一下,我的手机响了,我要出去办个事情,等我办完事情回来接着和你们唠嗑。

欢迎回来,我写一篇五千字的文章大概需要4小时,要是中途有被打扰则可能花上好几天。干任何事情在专心致志下都需要一定的时间颗粒度,在个人时间管理中,有一个番茄工作法,也就是工作25分钟加5分钟的休息时间为一个小番茄,又或者工作50分钟加10分钟的时间为一个大番茄,根据不同的工作任务来选择是用小番茄或者大番茄,又或者大小番茄结合。

无论是选择大番茄还是小番茄,我们都必须保证在一个完整的番茄时间内,不被打扰,否则很难让工作变得卓有成效。也就是说,每参与一项工作或者任务,至少需要专注于25分钟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不能去干其他事情,也不要去想其他事情,更不能没过几分钟就拿起手机,看看朋友圈又或者打开其他应用。如果实在需要通过这些社交软件参与工作,那就完整的给了小番茄时间,实在不行占用一个大番茄。

人的一生有太多想要做的事,有太多想要达成的目标,有各种美食等着我们去品尝,有太多的陌生与未知等着我们去探寻,世界那么大,我应该去看看,但无论你有多大的梦想,对未来有几多期许,但请珍惜现在,活在当下。

活在当下首先就是必须专注于当下的事情,不能做着这件事,心里想着那件事,做那件事时,却又总想着这件事。一个人只要集中注意力,就能更高效的把一件事做成做好。当一件事做好之后调整一下再切换到下一件事或工作任务时,才有可能做好更多的事情。如果手上做一件事,心里想着另外一件事,就会顾此失彼,左右为难,心神不宁,最终什么事也做不好,人还弄得疲惫不堪。

很多优秀的企业家,日理万机能把工作打理的井井有条,还能很好的陪伴家人和孩子,同时还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休闲娱乐和旅行。原因就是他们学会了在某一时间内保持专注,大大提高了工作或生活的效率,这样反而更能在短时间内在不同任务之间快速切换而不觉得累。而对于很多人来说,从来就不是事情多的让他应接不暇,而是他还没有学会在单位时间内保持专注,快速结果从而迎接下一个挑战。

活在当下即心在当下,身在当下。做正在做的事情就不要考虑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也不要思考未来还没有发生的事情,不念过往,不惧将来,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正鲜活的发生,才是真真切切需要感受和去珍惜、把握。

过去如何辉煌,也已经过去,不能被过去的成功冲昏了头脑而失去冷静,好汉不提当年勇,今天又是全新的赛场。过去如何不堪,也已经结束,不要为过去的失败久久不能释怀,英雄莫问出处,谁没有一段曲折的往事,从过去走出来,胜不骄败不馁。

未来如何美好,它还没有到来,如果你现在就把未来的美好当成透支卡,现在就一遍又一遍的与人言说或暗自窃喜,请问你都已经享受过N次了,他来不来还有什么意义。甚至往往因为过于透支未来,未来反倒不来。对于未来,可以期待但需要学会隐忍,足球比赛尽管大比分领先,但只要是还没有结束,就必须专注于当下的比赛,阴沟里会翻船,煮熟的鸭子也会飞。只等到裁判终场的哨声响起,所有队员彻底释放,尽情狂欢,那种快乐比之前想象的不知道要美上多少倍!

如果眼下,你不知道未来何去何从,敢问路在何方?不管未来如何扑朔迷离,不管前途是否渺茫,我们依然不要活着对未来的迷茫、恐惧当中。无论未来有多糟糕,它依然还没有到来。事实上对于很多事情,我们对它的恐惧超过这件事本身的威胁,当真正面对的时候往往发现并没有想象当中那么糟糕。即便已经既定为事实无法挽回,我们更需要珍惜现在。人生泰然处之的最高境界就是明天赶赴刑场,今夜依旧饱餐一顿。

活在当下还要学会随遇而安,享受当下。无论当下的处境有多么糟糕,你依然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假如暂时没有时间去远方旅行,你可以先找个不远的地方去游玩,即便是附近的公园,依然可以和家人共同度过轻松惬意的美好时光。如果暂时没有钱换大一点的房子或没钱买房,哪怕是再小的房子即便是租的房子,只要和喜欢的人在一起,就是最温暖的家,要不今晚就来一个烛光晚餐。

如果能开上豪车那当然最好,即便没有有辆小汽车也是很好,除了迎接别人眼光的不同,从使用功能上并无太大区别,如果没有汽车即便是电瓶车也是很好,虽然雨天不能出行,冬天冷夏天热,但从出行的角度也并无太大区别。甚至,当一辆又一辆的汽车被堵在路上,在夏日凉爽的黄昏,你带着心爱的人,快乐的唱着歌,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生活。原来骑一辆自行车觉得生活很苦逼,现在一人一辆摩拜,那是健康的生活。

当然,活在当下不是沉迷于当下,更不是变成逃避现实的借口和理由。你依然需要有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先享受当下的美好,让自己保持放松的心情,然后专注于当下自己要做的事情,先把这件事做好,等做好一件事给自己一个休息和调整的时间,你可以在一个小番茄快结束之前,站起来看看窗外的风景,再接着干。当完成一件比较大的任务模块或工作之后,你可以给自己休息一下或放个假,放松一下心情再迎接新的挑战。

工作时就应该全力以赴工作,唱歌时就应该纵情高歌,聚会时就应该把酒言欢,旅行时就应该完全放松,尽情享受旅途的快乐,放暑假了就应该让孩子好好的玩,带孩子出去走走,让孩子尽情感受大自然的辽阔,拓宽孩子的视野和提高胸襟,只要不是沉迷于游戏或电视,只要玩的有益于身心健康,带孩子多出去走走吧,玩好了才能学好。

人生有太多挑战,先活在当下再追逐未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