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师:你有一个失散多年的孪生兄弟


在一个人的一生中,陪伴自己最久的人,不是父母、不是妻儿、也不是朋友,而是另外一个自己。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来经营亲情友谊和各种人际关系,但鲜有人认真的思考和学习该如何和自己相处。

      如果把自己当成另外一个人,你会发现这个人既是最爱又是最恨,既欣赏又讨厌,既最好骗又最坦白。世界上最难相处的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人通过眼、鼻、耳、口和身体来感知外界,以图像、气味、声音、味道、触觉五种格式输入并转换成电流信号,这个电流信号先导入心室(五脏),心是中央能量处理器,这些信息在导入心室后有用的会被强化、无用的会被弱化,再传递给大脑进行检索、比对、分类、储存。我们每天看到各种图像,听到各自声音但绝大部分都被弱化,好像从来没有看到听到一样。就现在,你用心听,你能听到哪些声音?

       即便是被弱化了的信息,也会占用缓存依然存在。人之所以每天睡觉,除了身体的机理调整休息以外,睡觉时,大脑就开始清理那些无用的信息所占用的缓存空间,一觉醒来神清气爽则表示信息清理的干净,要是第二天头脑昏昏沉沉则是晚上大脑在处理信息时,受到心的影响和支配,这个信息暂时不能删,那个信息还是先保留,太过纠结。

       信息在经过心室强化或弱化的过程中,信号的增加或减弱是通过情绪驱动的,情绪强烈的记忆犹新,无关痛痒的容易淡化。你走在路上突然看到失散多年的亲生兄弟,百感交集潸然泪下,这一幕则永世难忘。也就是说,任何时候我们都处于一种情绪状态下,只是当下的这个情绪是安宁祥和、是激情澎湃还是后悔莫及。我们对待一件事的接受和处理程度则取决于走心的程度。

      无论我们追求什么,从本质上都是想活在一种安宁、祥和、快乐、满足的这样一种状态,有人追求物质,除了物质本身带来的良好体验以外,有时候是因为拥有了这些物质,他享受别人羡慕的这样一种满足状态。对于修行者而言,也许生活清贫体验感较差,但内在升起的愉悦和满足可以大大抵消这种感觉。想要学会如何与自己相处,则是指如何让自己活在一种更轻松、快乐的状态。

      首先,我们需要降低外在信息对我们自身负面情绪的产生,如果你害怕黑暗,你可以少走夜路,你还可以克服这种恐惧,找到走夜路的乐趣,也许你从此爱上了夜晚。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达成一种目的,一是外在获取或舍弃,二是改变对这个事物的认知。只是,太多人关注第一条,忽略了第二点。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如果你不把他当仇人,何来眼红之有?

      其实,多跟自己相处,多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很多时候,我们太在乎外界的眼光、看法,活在别人期许的世界里随波逐流,却忽略了自己的内心,有一个声音一直在呐喊,却在人声鼎沸的嘈杂世界里被淹没。小时候想成为父母眼里的好孩子、长大了成为妻儿眼里的好丈夫、好父亲,学习时成为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工作了成为单位里的好员工,这些都没有错。但你是否想成为自己眼里,真正的好的自己?

      学会与自己相处,是需要给自己独处的时间。无论你的人际关系有多广,请一定需要给自己留一定的独处的时间。当外面的世界声音慢慢安静下来,你就能听得到自己内心的声音。什么才是你真正想要的,什么才是你最感兴趣的,或许你会因此而更加坚定信念,又或者你会惊奇的发现,之前所有的一切行为与你的追求背道而驰,现在调整方向还来得及。

      活在别人的世界里,如果不是自己真实的初衷,会活得比较累。达成了也许会乐在其中,也许会离本真渐行渐远,更有甚者,当他达不成别人的期望,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当别人投射异样的眼光或被抛弃,他所生活的目的可能会轰然倒塌。有的人成功时高朋满座,好不自在,但当他失败时,无法接受众人的离弃,一跌不起。蓦然回首,曾经的繁花似锦如过眼云烟,自己还是自己。

      学会与自己相处,是要学会正视自己、接受自己,无论你有多优秀,你一定有不足之处,无论你有多少缺点,你也一定会有优点。有人看不到自己的缺点,自以为是,殊不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如果不能清晰认知这一点,能遇到真正高手,被秒了都不知咋回事。有人感觉自己一无是处,做什么错什么,也别灰心,总有优点没有被发现,或者优的还不够明显。

      只有正视自己、接受自己才能更好的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如果对自己的优点感觉良好,就需要进一步的提升,一个人之所以光芒四射不是因为他没有缺点,而是他的优点太突出会掩盖他的缺点。如果优点不够明显,也不能自欺欺人,找一个容易上手的事情先去锻炼,屡战屡败也是人的优点,自暴自弃才是一个人最大的缺点。

      学会与自己相处,是要学会温暖自己、感动自己,让自己佩服自己。

      如果世界对你不够好,或者感受的温度还不够,那就让自己温暖自己吧。如果你在事业或者在某一件事上一直不能得偿所愿,郁郁寡欢。不然多培养一个兴趣爱好,也许你能从中找到乐趣。当你的兴趣爱好变得广泛时,你总会发现更多有趣的事情,它会大大减轻你生活原本的痛楚。也许,如果你早一点培养兴趣爱好,摸不准其中一个兴趣爱好变成你的特长,让你东方不亮西方亮,获得新生。

      当然,培养兴趣爱好也要防止玩物丧志,首先需要确定这个兴趣爱好是否健康,或会不会占用大量主业时间,有些兴趣爱好花时间、有些兴趣爱好需要更多金钱,你需要考虑清楚,对于超过力所能及的兴趣爱好想想就好。健康的兴趣爱好一定对主业有促进或互补作用,譬如我喜欢旅行和写文章,写文章是让自己思路变得更清晰,短暂的旅行回来更有精力面对工作,这不我刚旅行回来文章都写的好多了。

      做一件或多件让自己感动的事情,人的一生总会有些愿望实现不了,不要用一生的代价去证明自己是错误的,我们需要一件或多件正确的、能感动自己的事来充实自己的人生。我做错很多事,走过很多弯路、也还有很多目标尚未实现,但当我每一次写完一篇文章,虽然别人不以为然,但对于自己而言,都会感到满足。

      学会与自己相处,是要学会原谅自己、包容自己。无论你如何战战兢兢、诚惶诚恐、小心谨慎,你依然会犯错误,事实上,人就是在不断的犯错误的基础上成长。如果不能原谅自己的错误,内心不得安宁就不能走出错误的阴影,从而加以改正。只有学会了原谅自己才会更从容的面对下一个挑战。学会包容自己的缺点或缺失。

      一个人的心,只有容的下自己,才能容的下别人、容的下这个世界!

在一个人的一生中,陪伴自己最久的人,不是父母、不是妻儿、也不是朋友,而是另外一个自己。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来经营亲情友谊和各种人际关系,但鲜有人认真的思考和学习该如何和自己相处。

      如果把自己当成另外一个人,你会发现这个人既是最爱又是最恨,既欣赏又讨厌,既最好骗又最坦白。世界上最难相处的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人通过眼、鼻、耳、口和身体来感知外界,以图像、气味、声音、味道、触觉五种格式输入并转换成电流信号,这个电流信号先导入心室(五脏),心是中央能量处理器,这些信息在导入心室后有用的会被强化、无用的会被弱化,再传递给大脑进行检索、比对、分类、储存。我们每天看到各种图像,听到各自声音但绝大部分都被弱化,好像从来没有看到听到一样。就现在,你用心听,你能听到哪些声音?

       即便是被弱化了的信息,也会占用缓存依然存在。人之所以每天睡觉,除了身体的机理调整休息以外,睡觉时,大脑就开始清理那些无用的信息所占用的缓存空间,一觉醒来神清气爽则表示信息清理的干净,要是第二天头脑昏昏沉沉则是晚上大脑在处理信息时,受到心的影响和支配,这个信息暂时不能删,那个信息还是先保留,太过纠结。

       信息在经过心室强化或弱化的过程中,信号的增加或减弱是通过情绪驱动的,情绪强烈的记忆犹新,无关痛痒的容易淡化。你走在路上突然看到失散多年的亲生兄弟,百感交集潸然泪下,这一幕则永世难忘。也就是说,任何时候我们都处于一种情绪状态下,只是当下的这个情绪是安宁祥和、是激情澎湃还是后悔莫及。我们对待一件事的接受和处理程度则取决于走心的程度。

      无论我们追求什么,从本质上都是想活在一种安宁、祥和、快乐、满足的这样一种状态,有人追求物质,除了物质本身带来的良好体验以外,有时候是因为拥有了这些物质,他享受别人羡慕的这样一种满足状态。对于修行者而言,也许生活清贫体验感较差,但内在升起的愉悦和满足可以大大抵消这种感觉。想要学会如何与自己相处,则是指如何让自己活在一种更轻松、快乐的状态。

      首先,我们需要降低外在信息对我们自身负面情绪的产生,如果你害怕黑暗,你可以少走夜路,你还可以克服这种恐惧,找到走夜路的乐趣,也许你从此爱上了夜晚。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达成一种目的,一是外在获取或舍弃,二是改变对这个事物的认知。只是,太多人关注第一条,忽略了第二点。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如果你不把他当仇人,何来眼红之有?

      其实,多跟自己相处,多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很多时候,我们太在乎外界的眼光、看法,活在别人期许的世界里随波逐流,却忽略了自己的内心,有一个声音一直在呐喊,却在人声鼎沸的嘈杂世界里被淹没。小时候想成为父母眼里的好孩子、长大了成为妻儿眼里的好丈夫、好父亲,学习时成为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工作了成为单位里的好员工,这些都没有错。但你是否想成为自己眼里,真正的好的自己?

      学会与自己相处,是需要给自己独处的时间。无论你的人际关系有多广,请一定需要给自己留一定的独处的时间。当外面的世界声音慢慢安静下来,你就能听得到自己内心的声音。什么才是你真正想要的,什么才是你最感兴趣的,或许你会因此而更加坚定信念,又或者你会惊奇的发现,之前所有的一切行为与你的追求背道而驰,现在调整方向还来得及。

      活在别人的世界里,如果不是自己真实的初衷,会活得比较累。达成了也许会乐在其中,也许会离本真渐行渐远,更有甚者,当他达不成别人的期望,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当别人投射异样的眼光或被抛弃,他所生活的目的可能会轰然倒塌。有的人成功时高朋满座,好不自在,但当他失败时,无法接受众人的离弃,一跌不起。蓦然回首,曾经的繁花似锦如过眼云烟,自己还是自己。

      学会与自己相处,是要学会正视自己、接受自己,无论你有多优秀,你一定有不足之处,无论你有多少缺点,你也一定会有优点。有人看不到自己的缺点,自以为是,殊不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如果不能清晰认知这一点,能遇到真正高手,被秒了都不知咋回事。有人感觉自己一无是处,做什么错什么,也别灰心,总有优点没有被发现,或者优的还不够明显。

      只有正视自己、接受自己才能更好的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如果对自己的优点感觉良好,就需要进一步的提升,一个人之所以光芒四射不是因为他没有缺点,而是他的优点太突出会掩盖他的缺点。如果优点不够明显,也不能自欺欺人,找一个容易上手的事情先去锻炼,屡战屡败也是人的优点,自暴自弃才是一个人最大的缺点。

      学会与自己相处,是要学会温暖自己、感动自己,让自己佩服自己。

      如果世界对你不够好,或者感受的温度还不够,那就让自己温暖自己吧。如果你在事业或者在某一件事上一直不能得偿所愿,郁郁寡欢。不然多培养一个兴趣爱好,也许你能从中找到乐趣。当你的兴趣爱好变得广泛时,你总会发现更多有趣的事情,它会大大减轻你生活原本的痛楚。也许,如果你早一点培养兴趣爱好,摸不准其中一个兴趣爱好变成你的特长,让你东方不亮西方亮,获得新生。

      当然,培养兴趣爱好也要防止玩物丧志,首先需要确定这个兴趣爱好是否健康,或会不会占用大量主业时间,有些兴趣爱好花时间、有些兴趣爱好需要更多金钱,你需要考虑清楚,对于超过力所能及的兴趣爱好想想就好。健康的兴趣爱好一定对主业有促进或互补作用,譬如我喜欢旅行和写文章,写文章是让自己思路变得更清晰,短暂的旅行回来更有精力面对工作,这不我刚旅行回来文章都写的好多了。

      做一件或多件让自己感动的事情,人的一生总会有些愿望实现不了,不要用一生的代价去证明自己是错误的,我们需要一件或多件正确的、能感动自己的事来充实自己的人生。我做错很多事,走过很多弯路、也还有很多目标尚未实现,但当我每一次写完一篇文章,虽然别人不以为然,但对于自己而言,都会感到满足。

      学会与自己相处,是要学会原谅自己、包容自己。无论你如何战战兢兢、诚惶诚恐、小心谨慎,你依然会犯错误,事实上,人就是在不断的犯错误的基础上成长。如果不能原谅自己的错误,内心不得安宁就不能走出错误的阴影,从而加以改正。只有学会了原谅自己才会更从容的面对下一个挑战。学会包容自己的缺点或缺失。

      一个人的心,只有容的下自己,才能容的下别人、容的下这个世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