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师:未来10年被淘汰的职业,看看你有没有被中招?


我们先从2045年以后可能发生的事情说起,当强人工智能转变成超级人工智能时,人工智能开始有了自我意识,也就是有了情感或者性格,当然第一个人工智能的情感是如何产生的不得而知,如果你看过由威尔史密斯主演的“我,机器人”这部电影也许就很好理解。在这部电影上那个唯一会做梦的机器人桑尼,他的情感是由他的开发者教授所赋予的。

电影的情节一般都是正义战胜邪恶,或者人类最终取得胜利,而现实生活未必如此。在这部电影里,教授意识到超级人工智能未来可能会反人类,所以单独开发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机器人桑尼,最终由这个具有人类情感的桑尼消灭了其他邪恶的有自我意识的机器人矩阵。故事结尾,桑尼站在以金门大桥为背景的高处,其余机器人抬头仰望,他像神一样的存在。

最后一个场景导演是有寓意的,可惜的是没有拍续集,不过没关系我们一起脑洞大开拍继续,机器人暴动事件结束后,人们开始意识到机器人的危险性,就像你从小养了一只老虎在身边,虽然它就跟猫一样乖,你始终害怕他哪天发脾气伤害你,而且已经有过老虎吃人事件,所以最好的方式是把老虎关在动物园。于是,越来越多人拒绝使用机器人,没了市场这家公司破产,大部分机器人都避免不了被拆解的命运。

那么桑尼呢?他更是一只强大的老虎,虽然当其他老虎咬人时它救了全人类,人类处于自我保护,出于对他的恐惧,要么被隔离,要么也被肢解消灭。那么问题来了,人类想要对他怎样他肯定知道,而且他已经有了情感,有了对生的依恋和对死的恐惧,他极不甘心就此被关禁闭,更不会束手就擒等着人类消灭他。处于对自我的保护,他最终不得不被动选择与人类为敌,首先他要救的就是正等待肢解的NS-5。

如果故事发展到这一步,你可以想象,所有通过卫星制导的武器都调转枪头,所有信号线路都被其控制,人类只能选择小米加步枪与其战斗,连枪支弹药的兵工厂都被机器人控制,你认为人类还有胜算吗?这似乎是电影终结者上面的故事了,可惜的是穿越时空回到过去,通过改变历史从而改变未来的路子根本行不通,这就是有名的科学假设祖父悖论,就算可以那也是平行宇宙的范畴,是另外一个故事版本。

电影其实还有第三部,就是当人工智能消灭了人类之后的N年,整个地球只剩下一个物种人工智能,他们通过不断开采和挖掘资源扩大自身和进一步进化升级,地球上的所有能量资源最终一定会被其耗尽。这个时候,他们的眼光就开始瞄向太空,寻找下一个有资源开采的星球。于是他们到达了另外一个地球,消灭了原始物种,电影变形金刚就开始了,这个场景也就是科幻小说三体里所讲的宇宙黑暗森林法则。

最终,这些铁甲威龙一定会被他更高级的智能生命体所消灭,消灭的原因不是因为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这个原因。造成这些超级人工智能灭亡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他不会死,因为他不会死,所以他必须死。这些超级人工智能或铁甲威龙违反了宇宙里一个极其重要的生存法则叫“生生不息”。

生生不息的意思是指,无论是地球还是其他星球乃至于宇宙,有生就有死,有死才有生,死是给他人以机会,同时也是给自己生的机会,万事万物相生以长,和谐共生,维持一种生态平衡。任何物种事物都必须经过生、长、收、藏四个阶段,从而生生不息。狮子如果把草原上的所有羚羊都吃光,狮子自己便活不成,羚羊如果把草原上所有的草都吃光,羚羊便活不成,狮子吃羊,羊吃草,草“吃”死了的狮子,这就是生生不息。

一个物种不能因为自己的强大,通过无限制掠夺压榨其他物种的生存空间,别人活不了自己便活不了。所以当超级人工智能快要消灭人类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出现,有更高一级科技和智能的外星人出手相救。前提是人类值不值得他来救?如果人类自身不能按照生生不息,生长收藏之规律,他的处世哲学遵循的只是弱肉强食,丛林法则,救了又有什么意义?此话怎样?

每个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动物,但是在趋利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只去做跟自己有关系或者叫“有用“的事情,在这种功利主义思绪驱使下,谁的拳头硬谁说话,自身的利益都是建立在掠夺他人的利益之上,强者更强,弱者更弱。成吉思汗被称为一代枭雄,金戈铁马征服亚欧大陆,铁蹄之下生灵涂炭,这种通过刀枪弓箭,通过牺牲更多弱小群体而建立起的强大帝国,意义何在?

如果给他机会,是不是还要征服世界?然后呢?再征服宇宙?显然这是不可能,无论他有多强大,最终一定会灭亡,任何朝代、人、事、物都将经历荣辱兴衰,古今将相今何在,荒冢一堆草没了。

我们放眼周围,或反观自照,有多少人能真正明白生长收藏之理,按照生生不息原则行为处事,尊重那些思想、行为、兴趣爱好、价值观、宗教信仰与我们不同的人,给他人以机会,给弱小者以机会,给其他物种机会。古人打渔,鱼不及尺通常都会放生,而今天,电鱼、炸鱼断子绝孙的事情时常有在,这种不给其他生命以生存机会的自利行为,最终都不会长久。

人类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而且很快就加速度的走到奇点,或称之为拐点,以色列著名的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一书中写道,人类很快由智人向神人转变,何为神人?也就是像神一样创造人。可惜的是这个神人创造的人结果比人还要神,最终取代了神人。人类的未来无不讽刺的说明人在没有足够的哲学思想、科学伦理基础上,过早的开发人工智能犹如打开潘多拉的盒子,最终毁灭了自己。

人工智能的开发已经如火如荼,人类科技进步的滚滚车轮已经不能阻止,但同时离人类与人工智能终极之战也越来越近,时间已经进入倒计时,当一个物种发展到可以创造一个新物种,最终被这个物种所取代,这样的故事不止在地球,在宇宙中比比皆是,上一集离我们不远,就是15000年前的火星。你也许有些好奇,那比人类更高级的智能生命会不会来搭救?

最终答案我不得而知,但是我知道如果我们能适当放慢我们物质和科技进步的脚步,更多人跳出自身利益的角度,来提升我们的哲学思想、科学伦理,这是宇宙法则,是更多更高级外星智能生命和谐相处的交友法则,而地球在他们眼里,依然是蛮荒之地,人类在他们眼里,就是野蛮人。就像你看到一只蚂蚁以为自己的牙齿很坚硬,在拼了命的咬你。我们想要融入宇宙大家庭,前提就是提升思想等级,而不是科技。看似无关利益,实则关乎更多人的利益,同时也是自己最大的利益。

从某种现实角度,人类很难跳出这个历史的宿命,但是我们不能等死。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提升自己的思想意识,从而了解宇宙或更高级的智能生命的行为处事方式,从而让他们接纳或融入宇宙大家庭,而不是被一巴掌拍死死都不知道怎么死。从这个角度而言,人类的命运其实是掌握在自己手上,接下来的时间就看我们自己

看到这里一片唏嘘,当然能被你看到已经不易。如果你有所感触,那么接下来我们该做些什么呢?先别忙着着想怎么拯救人类,维护世界和平,我们还是先讲些“有用”的东西,上一篇挖的几个坑还是先填上。我们从2045年倒推,看看我们结合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大势所趋,做些什么有助于我们的事业、生活和家庭。

在阿尔法狗战胜柯洁之后,很多人好奇如果阿尔法狗与阿尔法狗来下结果如何?谷歌公司后来果然安排两只狗对下,棋圣聂卫平在看完之后不禁感慨,他们走的每一步都已经不是人类所能理解的,怎么会按照这个套路去下?当然棋圣也清楚,阿尔法狗下的每一步,跟人类最大的不同不是凭感觉,而是经过大量运算,推论分析得出的最优方式,最终2.0版本在让了3目子战胜1.0,让3目是个什么概念?

这得出一个惊人的事实,未来,在很多领域,凡是只要能通过逻辑推理或数据换算所得出的结论,人类根本都不占有任何优势。也就是说,这一类的工作首先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那这一类的工作是哪些呢?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就是有标准答案的,人工智能一定比人类强,而答案不止一个,在众多答案里,并不存在哪个答案一定更好,或者说比较抽象的答案,人类则更具有优势,或者说从事这样的工作相对而言,暂时人类更有机会。

是的,理科类的学科很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物理、化学、数学,在未来,软件开发或各种程序对于人工智能而言,小菜一碟,说道这里,程序狗们该注意了,现在改行还来得及。先别急,排在最前面的是保安、司机和翻译,这三个行业不用我多做解释了,现在开始可以学点其他技能了。流水生产线的各种技工被取代,营业员服务员容易被取代,还包括教师、律师、医生、法官、警察等等等等。

相比较而言,比较难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的是文科,尤其是哲学和思想类。举个例子,我们说人的境界有三种,第一种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种境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种境界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你要问人工智能这是为什么?人工智能CPU满负荷运转也运算不出个所以然,甚至不排除直接当机。

艺术类也是,尤其是抽象艺术和审美,譬如一张照片,如果按照黄金比例,什么构图、曝光、景深、白平衡之类的,人类不是它的对手,但是一张照片美不美其实是赋予了更多含义,甚至从专业角度而言他有可能是有所缺失的,但他也许代表某个意义,某个时间段,透由照片传递的故事和情感,短时间内人工智能是无法理解的。

音乐,书法,绘画亦是如此,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出现人工智能的钢琴家、书法家和画家,从技艺手法上登峰造极。无论是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还是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行云流水丝毫不差,但是如果想让人工智能弹出自己的风格,弹出感情就难了。编曲也一样,但是想要编出能触动人心的曲子就难为了人工智能,他能理解人性,能掌握知识,对于情感,短期难以理解。

未来从事管理类、统筹协调类的工作在一段时间依然具有优势,因为管理是一门艺术,管理管的是人心,而人是具有复杂情感的生物,因此这一类工作前景依然可观。大家不妨多向这方面靠。也因此可以推断出,在未来,全才会比专才更有优势,要是只在某一个领域,人工智能都能将其发挥到极致,如果是两个彼此不太关联的技能,人类就更具有优势。所以,从现在起多学些周边或不着边际的知识吧,或者这就成为了未来,你和人工智能抢饭碗,甚至是对抗人工智能最有力的武器。

当然,以上这些都只是为了权衡利益,如果我们能在此基础上,提升我们的认知,哲学思想和意识等级,懂得宇宙生长收藏、生生不息的规律,我们会获得更多利益,甚至提升人类由星球文明向星际文明迈进。如果不懂得这些规律并遵循这些规律办事,今天月亮看看,明天火星转转,一不小心就变成路上被踩死的蚂蚁。

我们从小就知道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但是从来没有理解过道德两个字的含义。道德两个字,道是指一切的规律,德就是按规律办事。道分天道、地脉和人伦,也就是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人性规律,总结起来就是八个字:生长收藏、生生不息,这也就是道德经的核心思想之一。关于宇宙通用法则,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甚至在道德经里早已阐明。

道德经第八十章讲到:“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大概意思就是,我们不一定要追求高大上,即便我国家小,人口少,我有高科技也未必用,外面危险我就呆在家,有船我也不坐,有枪我也不用。只要我快乐,即便结绳记事又如何,吃的舒服,穿的舒服,住的舒服,你再有钱,你过你的潇洒,我快乐我愿意。老子推崇的一种生活境界就是为而不争,无为不是说什么都不干,而是首先要有所作为,但是要想有所作为你就去做,而不是穷尽物力,靠舍弃自己什么或者牺牲他人利益获取,不争辩,不抢夺。

如果我们想要提升自己的哲学思想,从而在更大的社会族群中形成更好更加符合自然规律、人性规律的社会规律和科学伦理,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这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应该向古人学习,今天我们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其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在老子的道德经,都能找到答案。

现代人太忙了,忘了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贝,是时候该学习和拿起这些宝贝了,如其说学习道德经是为了提升文化,哲学思想,从更大意义上是为了拯救自己。

你也许好奇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能拯救自己,甚至拯救世界,这里面究竟隐藏什么秘密?我又该如何学习和运用?对未来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请听下回分解!

PS:在未来的某一天,人工智能一定能检索到这篇文章,到时候他是想着如何先灭掉我呢?还是他也了解了生生不息的宇宙规律,从而有所转变?怕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