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师:什么是喜欢什么是爱,什么又是小爱和大爱?


我们常常形容一个人无情,会把他比喻成冷血动物。冷血动物究竟有没有感情有待考证,譬如说蟒蛇,虽然是冷血动物,饲养久了看家护院甚至是照顾小朋友的也有。但感情丰富作为人的显著特性是有别于与其他动物的,关于这点大家都是满接受的。

在人的感情世界里,有两种感情最细腻也最值得期待的,莫过于爱和喜欢。我们每天都活在一个又一个爱与不爱,喜欢和不喜欢的关系和情感之中。但究竟什么是爱?什么又是喜欢?爱和喜欢的区别究竟在哪里?估计很多人都搞不清楚。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在微信群看过这样一段小视频,内容是妈妈和她宝宝的一段对话。视频中有一个可爱的小宝宝,非常天真的对着镜头(也就是她妈妈)说:你爱我么?你爱我么?妈妈笑着说:我不爱你。于是这个小宝宝一脸的不高兴,一边挥舞着小拳头,嘴里还在不停的对妈妈说“我讨厌你,我讨厌你”。

视频展现了孩子世界的天真无邪,当我看到这个视频的第一反应就是小朋友太可爱了,同时又在想:为什么孩子会因为妈妈的一句不爱,就会立即产生不悦甚至是表现出带有一定的攻击性行为?很显然妈妈说的不爱是玩笑,但孩子的世界是严肃认真的,你不爱我于是我也讨厌你。

这种场景在大人的世界非常普遍,当你在向身边的人表达抱怨、讨厌、不满的情绪时,对方的情绪也会变得低落,要么产生内疚自责,要么产生同样的情绪作用于你,你抱怨于是我抱怨,你讨厌我我也讨厌你,更有甚者,对方会被激怒,一言不合就开干。

同理,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别人笑脸相迎、喜欢被人赞美,即使明明知道对方只是为了迎合你,说的未必是真话,听上去都是心情愉悦的。你走在大街上看到一女子,夸她很漂亮,你很喜欢她。也许她骂了你一句神经病,但心里其实美滋滋的。当然,如果这个女子的确很美,每天都有人夸,烦不烦啊,这个除外。

为什么会这样?这源自人性中的自恋情节,我是好的,我是对的,我喜欢我自己,因此世界上的人都应该认同我,喜欢我才对,这是人性的根源,也是人的终极追求。一个人想变得更美、活的更好,美和好都是借助了其他人和物做参照,也是为了满足自恋。换句话表达更准确,是想变得比别人或某人美,比别人或某人生活更好。

想拥有更多财富,想有更多追求,想有过人之处,甚至幻想上天入地超能力,这些都是。其实每个人都想当老师,喜欢教育别人,这就是想证明我是对的,我比你强。只是在现实世界,我们很难达到这样一种终极状态,每个人在相互表达中分出了高下,于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你来看看我究竟胡说八道些什么或不同意我的以上观点,嗯,自恋惹的祸。除了自恋,还有自私自利。

前几天,我在朋友圈发了一个说说:飞机在起飞前做安全提示的时候,说一旦遇到紧急情况,氧气罩脱落,我们首先是给自己戴好再帮助别人,包括给自己的孩子。这是为何?难道说自己的生命更重要?别人嘛还容易理解,要是当自己孩子在身边,给自己先带?这会不会太自私?

我并不了解飞机紧急状况下的运作模式,但这种做法一定是有科学根据,给自己带再给孩子带两个人的生存几率更大。虽然这并不符合所谓的伦理道德,或者说人怎么能这么自私?其实即便站在人性的角度,人是自私的。

有一个留言非常棒,他的原话是这样:“为了守护别人,也可以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其实守护别人只是表象,守护的是自己的信念”。我来解读和延伸一下:我们常以道德的标准来评价一个人,高尚与低下其实是认知上的差异,价值观的不同,贪生怕死的看中的是性命,慷慨就义的看中的是气节,有人不在乎遗臭万年,有人就想流芳百世。

有人把名节看的比生命更重要,这应该是大公无私了吧。非也,假如一个人为了名节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名节是保住了,但失去了生命,对于他的家庭、父母、孩子,还有欠下的债,弃他们于不顾,这不是自私又是什么?生命的本质就是自私自利自恋,其他一切只是表现形式或佐证。

因此,不管我们喜欢什么人,喜欢什么事物,有什么爱好,理想,追求,本质上是喜欢自己,讨自己喜欢。喜欢一个人根本原因就是这个人活出了我所想要的样子,你的下属按照你的思路去工作,你的孩子按照你的要求去学习,你的爱人按照你的意愿配合你,他们活出了你想要的样子,因此你很喜欢。反之亦然。

还有一种情况,当你看到比你更有学识、能力,更成功,他们活出了你想要但是还没有活出的样子,你的羡慕、你的欣赏、你的崇拜,发自内心的喜欢,本质上还是喜欢你自己。同时,如果他不嫌弃,他乐于帮助,培养你、提拔你,你更喜欢这个人,是因为相信他更能满足你喜欢自己的愿望。

那么问题来了,这不对呀,很多时候我们教育孩子,夫妻相处,同事工作,我们是为了想让他们成为我期待的样子,这没错,这点我也就认了。但,这也是为他好啊。就拿孩子来说:我想他好好吃饭,按时做作业,多上一些兴趣班,正是为了让他将来比别人更有出息,这难道不是为了满足他的自恋?让他的将来更喜欢他自己?

是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离不开父母和老师正确的引导。我们不可能为了满足孩子现在的喜欢,而让他们长大后悔,讨厌那个时候的自己或者责怪父母。是的,孩子长大责怪父母很有可能,有时候也会讨厌自己,我们每个人都会,但想想现在的你,每天的生活,究竟有多么不原谅自己,讨厌自己呢?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通过信息传播,而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除了传递信息本身同时也传递了情感,在现实过程中我们过于重视信息的传递,而忽略了背后的情感信息。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传递者传递了正确的信息,没有传递与之对应的情感,另一方面,我们可能解读到了对方的信息,但误判了对方所要表达的情感诉求,这是造成人与人之间的误解、摩擦的一个很重要原因。

大人很难和孩子讲道理,还有句话男人很难和女人讲道理,道理都是一样,这不是说女人和孩子不讲道理,而是指女人和孩子对情感信息的接收会更敏感。再举个不适当的例子,我们家里养的宠物,你跟它说话它根本听不懂,但是你抚摸它,你是高兴还是讨厌它,它可是一清二楚。情感是最容易接收和传播的信息。

刚刚孩子教育的话题,孩子由于小认知是不足的,他很难理解父母的真正用意和所要传递的信息。但情感不同,孩子可以通过你的语气、表情感受的到。他感受到的是你的不喜欢或者不爱她,会在感受上造成“受伤”的感觉,当孩子经常误判了你对他的喜欢或爱,或者说孩子经常感觉很“受伤”,请问这对他的成长是否有利?一个长期感受喜欢和爱长大的孩子,会更好的理解喜欢和爱这个世界。

再回到大人世界,女朋友怪你约会迟到,是想获得更多的喜欢和重视,爱人嫌你饭菜烧的不够好,嫌的不是饭菜,需要的是更多的爱。当我们做错了事,除了对错本身,我们希望能获得理解与包容。有一天,当你上司说你工作哪里做的不到位,不是你真的做的不够好,也许他没有感受到你的用心,但他可能想表达的是,以你的能力,以你们之前的默契程度,你完全可以做的更出色。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总希望能遇到能理解自己,懂自己的人。是男人都应该有过一个幻想,希望此生能觅得一红颜知己,死而无憾。不过我估计99.99%的男人最终都愿望破灭。就连郭靖和黄蓉,杨过和小女龙,还不都是经历沧海风雨。现实生活中,他以为你懂他,你认为他应该更懂你,可问题是,我又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你究竟怎么想,天知道。

想要获得更好的沟通交流,不能只是简单的提升语言技巧,更需要学会如何传递情感信息,也就是你真正想传递的情感是什么?当我们看到孩子做错了事,想教育他做改正,首先得了解自己是否因为这件事而在生气,如果在生气的时候去教育,看似教育孩子其实是在泄愤,其实是爽了自己伤了孩子。当然,有时候假装生气也很有必要,真生气假生气教育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除了学会控制情绪、正确表达情感信息以外,我们还要学会正确解读别人传递的情感信息,尤其是当对方不能准确表达他的情感诉求时,更要用心去感受,以免误判,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感同身受。如果你想与对方保持良好的关系,你首先应该照顾他(她)所传递的感情信息,称之为“共情”。

每个人都有一个壳,这个壳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人的心灵有三层结构:保护层、伤痛层和真我。伤痛层也是感受层,当感受到情绪是攻击,伤痛层所激发的自我保护通过壳回击,力量加大。如果彼此都感受到了攻击,一件小事最终会被放大,还记得因为一碗面杀了人的例子么。

当一方主动接受了对方的情绪,在感受层去感受对方,这种共情则会化解了对方的攻击,攻击力消失,甚至还可以内化滋养,最好的关系是伤痛层对伤痛层,彼此感受共情,相互滋养。要是遇到了壳太厚,攻击力强的真正冷血动物,你不寄希望他能共情,但更不要情绪激化,这会更危险。一个情绪失控的人,才是最可怕的洪水猛兽。

当然,我们身边大多数所能接触到的人,虽然都有壳,只要主动感受对方的情绪,共情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关键在于谁主动,谁就更能在这份关系中得到滋养。也就是想要别人懂你,首先你得先懂别人,想要别人理解你,先理解别人,想要别人喜欢你,先喜欢对方,想要满足自己的自恋,首先照顾一下他的自恋。

除了喜欢,还有爱。爱和喜欢其实是两码事,前面讲过,喜欢别人是因为喜欢自己,是希望对方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而爱则不同,爱就是即便是对方没有达成自己的期待、做错了,没有活在你的意愿之中,你依然喜欢。其实这就已经不叫喜欢,而是爱。

爱其实是有悖于自己的自恋情节,换句话说付出爱是冒着被“受伤”的风险。从喜欢到不喜欢,最多是讨厌。而伴随爱的往往是痛、甚至是恨,也就是爱越深恨越深。正因为爱的风险巨大,我们一般不轻易去爱,爱表现的更自私、更吝啬。

这种爱表现在对待自己孩子身上,则是淋漓尽致。孩子这次考试没考好,就考试本身而言,你并不喜欢这件事或这时候的他,但你还是很爱它。这就是爱和喜欢的区别。爱的能量比喜欢要大的多,十次八次不喜欢在爱面前微不足道。

我们对于爱的付出,从孩子到父母,从夫妻到兄弟,从亲戚到朋友,爱是根据血缘和关系的亲密度向外逐渐递减的。如果说情人和爱人的区别,一个就是喜欢,一个就是爱。我们常说有人并不爱他的伴侣,但结果发现对他爱人其实挺好的。其实好就是一种爱,喜欢不喜欢那是另外一回事。

当然,喜欢一个人到了一定程度就变成了爱,当喜欢变成爱的时候,即便没有以前那么喜欢,即便是不喜欢了,爱存在和得以延续,从恋人到爱人就是这样一个过程。这个时候的爱是一种责任,一份担当,一个人很难做到让别人长时间的喜欢,最好的办法是能在喜欢的阶段趁热打铁,上升到爱的阶段。

换一个角度,当我们除了喜欢自己,满足自恋以外,更多的喜欢别人,如果长时间能保持这份喜欢,如果能把这份喜欢放在更多人身上,则突破了爱的原本界限和边缘。别误会,不是误导大家乱搞男女关系,四处留情。这种喜欢不单是异性,还可以是同性,包括同事、朋友,甚至是敌人。

当爱超越了亲情、友情的概念,当爱超越了同族、同村、同乡、超越了不同肤色、不同国家、甚至是不同物种、不同星球,不同宇宙,这份爱就是由小爱向大爱不断转变和升华的过程。万物皆平等,当我们不再以不同信仰、不同价值观、不同喜爱作为评价标准而分彼此,万事万物、芸芸众生与你共情共生。恭喜你,你成仙、成佛、成神了。

哎呀妈也,我就是说说而已,你要是当了真,这好办,先从喜欢自己和爱自己,把两者融为一体再说,什么意思?自个琢磨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