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师:马爸爸再次攻占微信乱撒欢,腾讯招谁惹谁躺着也中枪?


一年一度的支付宝年度清单再次出炉,微信里大家各种晒几乎刷爆了朋友圈。作为一个低调内涵有才华的人,但凡大家一窝蜂跟着上的事,我才不愿意跟风凑热闹。我喜欢在大伙喧闹渐散索然无味的时候,干咳两声,梳一梳头发,该我登场了,看着逐渐散去的人潮,喂,等等我!

据说马爸爸不用微信,这好理解,倒不是说马云小家子气,而是作为中国最大的两家互联网公司,站在公司安全和商业机密的角度,能不用则不用。这不前些日子先有袁立和浙江卫视闹矛盾向马化腾喊话千万别删了她的微信聊天记录,后有吉利的李书福怀疑腾讯利用微信窃取了他的电动汽车商业秘密。

在我看来,无论是袁立还是李书福真的是想多了,虽然早期腾讯因为抄袭而屡遭诟病,但今时不同往日,作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和科技公司,他所考虑的的就已经不是什么商业操守问题了,而是承担了更大的社会责任,如果背地里还去搞这些小把戏,完全没有必要。马云当然也深知这些,再说平时注意点就是,微信就是个社交圈,马云要是没用微信,估计就是个性使然。

即便如此,今天支付宝年度清单再一次刷爆微信朋友圈,两个马爸爸的心里滋味肯定不一样。那边马云喜笑颜开,你微信不是厉害吗?看我怎么在你的地盘撒欢,这边马化腾却是气不打一处,却又无可奈何。也许你会说,马化腾马云是什么角色,这点小事情值得嬉笑怒骂?你还真别说,别看他们事业做得大,其实马云马化腾也是人嘛,也食人间烟火,而且绝对也是有个性的主。

还记得3Q大战时,周鸿祎的QQ保镖把马化腾逼急了,居然能下达让用户二选一的决定,就足以看的出他的脾气,你跟我耍流氓,我让你看看谁更流氓。再来说马云,别看他打着太极出口成章极具商业智慧,前有快的滴滴合并阿里膳食散失主动权一直让他耿耿于怀,后有顺丰菜鸟互掐针尖对麦芒,虽然他说不知情你相信么?马云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讲过不要把他当成道德高尚的人来看,说这话说明他有故事的。

无论阿里还是腾讯,两位爸爸都是神一般的存在,庞大的商业帝国让人仰望。我等在贫困线苦苦挣扎的个体户也只是茶余饭后评头论足意淫一番,无非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但咱人穷志不穷啊,再说自娱自乐总可以吧。这不,就和大家聊聊为啥就是这么一份清单,竟有如此魔力,让咱们前仆后继的帮助马爸爸打广告?

你找人算过命没有?你有没有发现算命先生讲的每一句话,在当时你算的时候,觉得非常有道理。譬如算命先生说:“你最近啊,有点不顺”“废话,谁顺的时候来算命,再说谁都有不顺的时候,顺和不顺哪里会有明显定义”算命先生又说“你呀,身边有小人在捣鬼,一定要防小人啊”你心里一想,是啊,我身边肯定有小人,可是谁呢?你使劲想,别急你肯定能想的到。

算命先生继续:你呢,在什么时间会有个劫,不过呢?过了这个时间你会行大运。你先是一惊转而又喜。其实,劫是怎样的劫,行大运究竟是多大的运,如何衡量无从得知。于是你心满意足的离开了。然后呢?然后该干嘛干嘛?至于算的几年之后准不准,估计你也早就忘了,偶尔想起要么会心一笑,要么一声叹息,然后呢?就没有然后了。

世界之大,高人是有的,以上言论只针对一小拨,即便如此他们也和你我一样,养家糊口而已,绝非罪大恶极,甚至都谈不上欺骗。对于生活暂时没有方向的人来说,算命先生的几番话让我们重拾生活的希望,获得愉悦和满足感,反过来说也是功德一桩。从这个意义上讲,算命先生和心理咨询师的作用是一样的,起到了心理疗愈的作用。

人们之所以选择相信,看似是相信了别人,其实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获得想要期待的结果,借由他人的口说出。算命先生正是了解了人的这种心理需求和诉求,说出我们心理的想法,感觉别人口里说出的话更有说服力,进一步验证了自己,从而达到说服自己的目的。

西方心理学在研究人的心理特质时,归纳人有三个最基本的特性:全能自恋、性和攻击性。

全能自恋的表现就是我是好的,我是对的,我无所不能,我是宇宙中最大的神。你说不对啊,我才没有这个特征呢。全能自恋指的是人的潜意识,而不是意识或思维层面。这种特征在每一个孩子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孩子是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是世界的中心,没有按照他的意志就会哭闹。也就是说孩子世界意识和潜意识是一体的,所以孩子的世界是真实的。

刚开始孩子一再得逞,但很快他就会发现,他需要听大人的话,如果没有按照大人的想法去做,譬如不好好吃饭,不用心读书会被大人惩罚,于是学会了顺从。在大人的眼里,孩子逐渐懂事,但换一种说法可能更准确,孩子和大人的对抗当中,全能自恋就由显性会变成隐形,逐渐进入到潜意识层,外面逐渐被思维也就是意识层所包裹,简称保护层。

尽管在我们的意识层并没有完全以自我为中心,有时候我们会考虑别人的想法、尊重别人的意愿,也见得太多比自己更优秀和成功的人,但内心骨子里的这种我是对的,我是好的从来就没有失去,在厚厚的意识层保护壳下连自己都难以发现。但如果你是一个喜欢自我解剖或善于观察人性的人,你就会惊奇的发现,原来这种全能自恋的表现无处不在。

当我们与周围人相处,或眼里看到的世界,如果是朝着我们期待的方向去发展,我们就会表现出快乐。当周围人的表现或眼前的事物,并没有成为我们所预期的样子,我们会表现出忧虑、失望、沮丧甚至是愤怒。我们常说的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一切情绪都是人的感受,也就是感受层。

人有三层结构,保护层、伤痛层和本我,换一种说法就是思维层(意识层),感受层,和潜意识层,再换一个名词表达就是身、心、灵。当然这里说的身不是指身体,而是大脑。身体是与脑、心、灵(魂)同时连接,所不同的是,大部分人身体和大脑连接紧密,有的人身心合一,更有厉害的人是身体和灵魂合一,这三者连接的不同表现以后再讲。

大人希望孩子听话,其实这就是全能自恋,当孩子没有按照大人的意愿去做,大人会生气,生气和愤怒就是因为全能自恋受挫所展现出的人的第三个本能,攻击性。人的攻击性行为有两种,一种是攻击他人,另一种是攻击自己。有时候让孩子吃饭孩子偏不吃,甚至饿也不吃,这就是两种全能自恋对抗下,孩子攻击不了大人转而攻击自己。

人的一切情绪均是源自全能自恋,全能自恋得到满足产生正面情绪,受挫产生负面情绪,当情绪累积到一定量的时候便会产生攻击性行为。对外产生冲突、摩擦甚至是战争,对内自我伤害、自残甚至是自杀。讲到这里,也许有点毛骨悚然,难道全能自恋是洪水猛兽,是一切恶的根源?非也。攻击性行为是一种能量,他分为生能量和死能量。

譬如说暴力,这是一个非常负面的词汇,在文明社会,提起暴力就觉得是犯罪分子或者说是邪恶的。但人类文明最初就是建立在暴力之上的,谁的拳头硬谁站上风,甚至是现在两个人一起吵架,谁更凶谁骂的声音更大,别人可能就更怕他。我们说国家机器的运转其实就是建立在暴力之上,如果你要违法犯罪,就会有警察会使用暴力把你抓走,暴力是制止暴力的唯一手段。

人们常常会有这样的想法:别人可以做到,为什么我就不能做到?别人可以拥有,凭什么我就不能拥有?在这种全能自恋的表现下,人们会产生两种力量,有的人会努力积极向上,这就是生的能量,但如果即便努力之后,依然没有办法做到和别人一样,就会产生死能量,会变得意志消沉,借酒消愁是死能量,借机报复是死能量。

全能自恋是一切能量的来源,是一个物种耐以生存的基础。你想想看,在沙漠在南极甚至在海洋深处火山熔岩热流旁的生物,你可以想象一下他们的生存环境是多么恶劣,如果没有这种生的能量在繁衍,又何来这些物种,还不如死了算了。当然,如果人一旦冒出这种想法,那就是死的能量在作祟。

或许原本我就是好的,我就是对的,我就是宇宙中最大的神,只不过这个神不止我一个,而是我、你和他,甚至包括其他物种,当这么多大神在一起共处,我们没有找到合适的相处和生活之道,这应该才是痛苦的根源。如果我们学会利用这种全能自恋的力量,行使自己力量的同时能兼顾其他人、物种的感受,也许我们就能找到本我、真我,就会成为真正的神,回到如一的状态。快看,快看,宇宙飞船来了。

不好意思,严重跑题,你见怪不怪。我们回到为什么一个年度清单,让大家这么喜欢转发?原因就在于全能自恋,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渴望被别人看到、被别人重视。人是群居性动物,人与人之间是因为关系而得以展现。自闭症患者真正的原因就是因为无法有效对外展现转而产生对内的死能量。

不单是人,所有物种都是与外在相互链接,从来没有一个物种能单独存活。所谓生生不息,第一个生为自生,第二个生为他生,人人为己,我为人人得以展现。就拿我们单独的人而言,身体内有上万亿个微生物,一次接吻就会相互传递8百万个微生物。其他物种如此,人亦是如此,不能单独存活。

有人会说,那不对啊,很多修行人不问尘世,独自隐居深山,只有隐才能悟啊。修行人的隐只是断了我们习以为常的链接,从而更好的与他所想链接的人或事物链接。我在终身山听过一个隐士讲座,说现在终南山上多少隐士(具体数字记不清,反正比例很大)有微信,有的开了微博,有的还有公众号。有些我们看上去仙风道骨、云雾之巅的修炼照片,不排除爬了很久,摆拍了很久,拍了很多张挑中的,当然,这是一句调侃的话,隐和显本身就是一体二相,不必执着。

人的情绪都是在关系的互动,不会凭空产生。我们说一个人很自信,自信也是在别人面前展现出的一种状态。我们无时无刻都在向外界或其他人展现各自各样的状态,要的就是吸引别人的注意力,满足全能自恋。

但凡有所成就的公司无一例外的都是掌握了以上人的基本特性,微信点赞、包括刚上线不久火爆的小程序游戏,都是为了满足人渴望链接,实现自我生命的展现。如果你发现有人关闭了朋友圈、展示三天又或者许久没有更新,要么他有其他的链接方式、要么不方便展现、要么正在发愤图强一朝成名天下知。

同理,支付宝年度晒清单也是为了迎合这种人性的需求,你发现没有,其实跟算命先生算的差不多,我就沿用网上的段子来说吧:爱买服装的夸他们范儿,夸他们潮,如果你是男的,不管你消费1千还是100万,反正都是能干。买家庭用品多的就是顾家,如果实在穷花费少呢?那就夸他“自由”。能照顾多少种情绪就能产生多少共鸣,就图一个乐,因此马爸爸也就爽了!

晒吧,只要是能让自己快乐的事就值得去干,你晒支付宝,我晒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