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师:前任3告别都有体面仪式,仪式感对于生活有多重要?
近期一部名叫【前任3】的电影又火了,电影主要讲述一对青年男女在恋爱中,因为一次普通的别扭,而彼此都不愿意主动向对方认错示好,阴差阳错最终导致分手,由现任变成前任。电影票房高姑且不说,在豆瓣上的好评分居然高达9.3,叫座又叫好,毫无疑问这又是一部现象级的电影。
可是,就是这么一部剧情简单,制作成本低的爱情电影,为什么会这么受欢迎?我个人的观点是这样:首先故事贴近现实,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着一段曾经的爱情往事,在那青春荏苒的岁月,爱的热烈又不懂珍惜,尽管已经离去,但从未忘记。电影勾起了人们的回忆,产生情感共鸣。
电影题材有很多种,但最受欢迎的无外乎有两点:要么制造笑点,要么戳中泪点。因为现在人们最缺这两样东西。忙碌的生活是为了快乐,结果越忙越不快乐,你时常有发自内心的快乐吗?要么职业性微笑、要么强颜欢笑。
忙碌的生活让我们渐渐麻木,能让人感动的事情越来越少,甚至是欲哭无泪。所以如果能遇到一部好电影,要么来一些喜剧桥段,让人酣畅淋漓、捧腹大笑,要么被感人的故事情节所打动,潸然泪下。前任3中男女主角最后体面的分手告别,直戳所有人的泪点。
当你看完一场电影回家的路上,也许还沉浸其中,不经意间又会略过一丝莫名的忧愁。第二天你会和身边的人分享,没过几天又回到现实,麻木的生活。过了一段时间,听说又有一部好看的电影出来,约上几个朋友或带着爱人,再次走进电影院。
泛娱乐化的时代,电影、追剧、综艺、网游,它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让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之余获得满足。但又如同鸦片,一次满足不过瘾,需要加大计量。桥段老套不行,笑点泪点越来越高,难为了这些电影工作者。除了娱乐,人们似乎忘记,如何在生活和工作中寻找感动和快乐?
最近有一个名词也特别火,叫“仪式感”,在各种文章上被提及。什么叫仪式感?仪式这个词很容易理解,譬如结婚仪式、开业仪式、拜师仪式、升旗仪式等等,仪式感其实就是指在生活中的某一天,因为某种仪式,而让这一天变得与众不同,有意义,有感觉。前任3林佳吃芒果的剧情,就是分手告别仪式。
最早的仪式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那个时候人们祭拜神灵、祈求风调雨顺会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巫”是个象形字,描述的是通神祭拜的场景。提起仪式就不得不提周公,他创建了一整套具体可操作的礼乐制度,包括饮食、起居、祭祀、丧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周公制礼。
古今中外,仪式感不胜枚举,在中国古代除了上述还有祭天仪式、拜月仪式、祭祖仪式、寿宴仪式、册封仪式、投降仪式、迎春仪式等等,国外亦是如此,譬如圣诞老人和圣诞树、总统就职典礼等等。任何习俗风俗都是仪式感,贴对联、放鞭炮是春节仪式感,还有新加入的春节联欢晚会。
狂欢节、泼水节、晒佛节、烟花汇演,但凡每一个节日都是一个仪式。因为仪式而让这一天或某个时刻变得特别,具有意义。不同的仪式在特定的对象和人群中,所营造出的氛围也不尽相同。有盛大、有庄严神圣,有喜庆祥和,有幸福快乐、有凝重肃穆。
正是这些节日、习俗、典礼等仪式感,让所有现场的人感受其中,规模越大感受越强烈。盛大的阅兵仪式让人震撼,如果你去过足球比赛现场,锣鼓喧天,那家伙,跟电视机前感受完全不一样。除了当下和现场感受之外,很多仪式感成为人生最重要的承接点,被定格成一个又一个的画面,成为最宝贵的记忆。
现代生活,仪式感无处不在。幼儿园有入园仪式,学校有毕业典礼,公司有开业典礼,很多公司来了新员工还会举行新员工欢迎仪式。每一个仪式都代表特定的意义,通过这种方式来告知所有参与者这一时刻和这件事的重要性,凝聚更多力量,达成共识,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当然,不是所有仪式都值得推崇。有些仪式看似庄严神圣,其实是对人性的践踏,甚至残忍。战败投降举白旗是文明的仪式,但胜利者杀害俘虏祭天则泯灭人性,在国外有些信仰者用钩子钩子自己身体实在难以想象。还有邪教组织者,通过各种仪式洗脑,控制人的思想,需加以警惕。
同时,还有很多仪式在历史演化和传承中逐渐失去本来意义,甚至变味。拿结婚仪式来说,无论国内国外都非常重视,中国传统结婚仪式中最经典的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包括枣生桂子等习俗意义非凡。但如今,很多地方结婚仪式演变成闹剧,低俗,甚至猥亵伴娘的违法犯罪都时有发生。
中国人非常重视礼仪,见到老师行师者礼、给长辈、领导、老师送礼以表达对他们的尊敬和感激,礼轻情义重。但今天,中国的送礼文化有些已经变味,甚至变成不正之风,成为贿赂、腐败、权利交换的工具。过生日当然要许愿、吹蜡烛、唱生日歌,礼物也必不可少,而现在,各种节日仪式不在重要,礼物贵重不贵重才重要。
生活需要仪式感,仪式不是形式主义,它体现我们对一件事的重视、认真和严肃。一个没有仪式感的人是慵懒的、自由散漫的,既没有自律也没有他律,很难用心做好一件事,维系一段关系,融入一个团队、组织甚至是社会。大丈夫做事不拘小节,但不代表无礼无节。
同时,仪式感并不代表铺张浪费,不一定需要通过豪华、盛大、阵容或金钱去堆砌,有钱就有钱的办法,没钱有没钱的玩法,2018北京奥运会开幕仪式其场面宏大惊艳世界,而后的伦敦和巴西奥运会,无法再达到这一高度,但通过创意和个性化来展现本国风土人情也不失为一种办法。
开业仪式,不一定需要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也不一定非得高朋满座、嘉宾云集。结婚仪式,不一定需要大摆筵席、豪华车队延绵不绝。求婚仪式,不一定需要999多玫瑰,不一定需要一克拉。仪式感,从来就不缺排场,却的是用心和创意。当然,你有钱你任性你老大。
生活需要仪式感,仪式感不仅仅是在节日或重大活动,或是在人多的时候才出现。它可以在我们的工作、生活、家庭各个方面都可以营造和体现。同时,相比那些大场面,日常生活中所营造的仪式感对我们更重要,会让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温暖、惊喜、快乐、感动和幸福。
当你的爱人回到家,你故作神秘,把灯光调暗,点上蜡烛,舒缓的音乐响起,你完全可以拥有两个人的烛光晚餐。你给孩子买了新玩具,别急着给也别忙着打开,告诉他家里来了新伙伴,闭上眼睛让他猜猜看。你还可以带着他把旧玩具送给福利院的小朋友,还可以寄份礼物写份信给贫困山区小朋友。
大罗的钟摆式过人,齐达内的马赛回旋,林丹胜利后的撕衣、马林的甩球拍,很多运动员都有自己的招牌动作。我们也可以建立自己的招牌动作,寻找自己的专属仪式感,哪怕只是一句出口禅,这是强化个人符号,给自己持续的能量加持,同样意义非凡。
琴棋书画诗酒花茶,都有很深的内涵和仪式感,多一点兴趣爱好就等于多一份仪式感。寻找自己的专属仪式感,未必需要花上你很多时间或精力,一个发型、一件衣服只要有模有样,都能成为自己的仪式感。即便是许个愿,也可以端正姿势,虔诚肃穆。
生活总是很忙碌,忙碌似乎一直在重复。我们总是期待等到节日、等过年,等有一天、等某个目标达成或愿望实现,再去做一件有意义或犒赏自己的事。生活仪式感,并不一定需要建立在某个特定时间和事件上,只要用心,仪式感无处不在。
生活需要仪式感,让平凡的生活变得不平凡,让生活的更多时刻凝结,人生意义非凡。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