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师:2018让生活更有感觉,活出生命的仪式感


近些天,大半个中国都下了一场雪,尤其对于长江以南的地区来说,很多年都没有见到这么大的雪。虽然下雪会给交通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但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看到雪还是很兴奋,朋友圈里晒着各种美美的雪景,还晒了各自堆的雪人,有的极具创意,做的非常漂亮,有的稀奇古怪,啥都不像。像不像并不重要,快乐最重要,这场雪让大家乐了一把。

印象中小时候的雪下的比现在大的多,那个时候雪总是伴随着冬天和过年,滚雪球、堆雪人、打雪仗,成为我们每个人童年时难以忘记的记忆。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雪好像是越来越少。这次久违的大雪,仿佛又把人带回了儿时的记忆,激起人们未泯的童心。

古往今来,人们对雪充满好感和向往:“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大抵意思是冬天下雪是对农作物尤其是小麦有好处的,一是雪等于水,给了农作物以滋润,同时雪也杀死了各种农作物病虫害。来年春天,农作物就能更健康生长。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生长收藏,这是大自然运行的基本规律。而雪就是大自然在运行冬藏时最重要的手段和武器。大自然通过下雪来告诉万事万物冬天到了,大家都别动,老老实实呆在家里。你要是不听话,想在冬天里冒泡,看我怎么冻死你。

因此我们换个角度来看雪和小麦之间的关系,小麦冬天也在生长,雪通过这种方式告诉小麦冬天你就别急着生长,多把力量放在根上。我给你更多根的滋润。对于那些冬天还想活动的昆虫和动物来说,统统收杀。即便啥都不动,我只是只虫卵,不好意思,因为你藏的还不够,就此消亡。

元灵心经有云:地有水火,以消让万灵之势。灵有贪妄,以荼毒自身之成。意思是说,生灵(生命)都有贪念和妄念,都在极力的扩展和壮大自己,这个时候水火就是起到平衡和抑制的作用。当一个事物或生灵过于旺盛,往往会被一把大火化为乌有,又或者被一场大洪水所淹没。

虽然雪的作用是用来消融万事万物生的力量,对于现代人来说,虽然会有一定的影响,但人们抵御自然灾害的力量也越来越强。你看这次大雪虽然让道路结冰,但一夜之间很多城市道路很快扫清障碍,人们的出行和食物供给基本不受影响。这点雪在人类文明面前似乎微不足道。

但即便如此,我们依然要明白大自然和雪的意义所在,懂得自然规律给人类的警示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遵循自然规律,如果人类过于自信,过于贪妄,只顾自己强大和扩展,不懂得如何节制和生长收藏,这次是场雪,在遇到更强大的地动和水火面前,人类是极其渺小的,根本无法抵挡。

其实道理很简单,浅显的来说,生长收藏就是告诉人们既要努力工作,也要懂得生活,无论平时工作在忙,也要适当休息一下。忙工作,忙事业,忙家庭,忙金钱,忙了一年也总该给自己放个假,好好的休息一下,偃旗息鼓,调养生息,好好的过个年,来年再去打拼再去闯。

因此,雪是冬天到来最重要的仪式,春节是一年新旧交替最重要的仪式。虽然下雪天我们还需要工作,虽然到了年底总有各种忙,但是,除了工作和忙碌,我们还需要在这些不一样的场景或时刻,做一些应景的事情,让生活充满仪式感,让平淡的日子变得不平凡。

有一个名词叫代入感。什么意思呢?譬如说你看一个恐怖片,如果情节过于恐怖,你吓得甚至不敢正视,双手捂住眼睛从手缝里偷偷看。你其实知道,主人公有导演制片剧务等一大班人在旁边,场景背景都是假的,即便都是真的正在经历,你在电影院或家里是安全的,怎么也不会伤到你。

你为什么会感到害怕?这就是代入感,你是被电影代入了当时的情节,误以为自己就在现场。于是你会随着电影剧情起伏,有苦有笑,有害怕也有各种爽。生活中这样的场景也常见,你在路上看见一个可怜的乞丐,你之所以心生怜悯,是因为想到假如自己是这样会可怜,被代入了这样一种感觉。

当然,想要找到很好的代入感越来越难。电影剧情老套庸俗,一看就不真实,不但不会被代入还会感到厌恶。走在路上,再看到那些可怜的乞丐也未必觉得可怜。也许这乞丐并不是真的,他的生活甚至并不比普通人差,他只是利用了人的同情心,会有被愚弄的感觉。

除了社会现象使然,更重要的原因是在我们本身,当我们被理想、目标所充斥,被现实、杂务所缠绕,虽然诗和远方很美好,但总是在远方,而现实太过于苟且,在苟且面前被折磨的没有棱角,生活变得越来越没有感觉,哪里还有很好的代入感。

现在人普遍活的没有感觉,对未来充满的各种不确定性心生焦虑,对当下的现状的不满意而又无能为力,于是感到孤独,只能一遍又一遍的刷着手机和朋友圈。这也给了很多APP以机会,利用了人们的这种焦虑和无助,占据我们更多时间,但更加剧了这种无助和无力感,我们需要自己从手机和这种无助中解放出来。

首先,这种焦虑和无助感是客观存在的,它不简单是某个人因为踌躇满志、怀才不遇又或者理想与现实落差,心有不甘的表现,这是一种社会现象,这种现象是源自于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即将迎来一个信息化大爆炸的重要窗口期。

人类文明即将由互联网向物联网转变,各种新信息和名词层出不穷,虽然大家都知道未来是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时代,但一直还没有重大技术突破,反倒没有方向,共享经济还没散去,又迎来比特币、区块链。大的科技公司都感到有点慌,更何况是我们普通老百姓。

所有传统行业都在面临转型和升级,生意不好做,互联网化还没跟上节奏,科技大佬又开始走线下,这唱的是哪曲戏?都知道时代转型充满机遇,但机遇究竟是什么?新创业者蠢蠢欲动,但又害怕一招不慎成为革命先烈。即便是在单位上班,原来的技能感觉越来越不好用,想学习点新东西,路又在何方?

毫无疑问,每一次重大的时代变革和进步总会伴随大浪淘沙,而这一次又真的很不一样,不知道你嗅到了没有?无助和焦虑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很正常,如果你说没有啊,是你想多了,我每天生活的快快乐乐,哪里有你说的那么复杂,我真的要发自内心的恭喜你,就当我没说,接下来的文字你可以不用看。生活懂的再多没有用,快乐就好。

告诉大家两个消息,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你先要听哪个?

先说坏的吧,在未来五年和十年内,会有很多行业会被颠覆,很多技能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很多人因此会失业或者需要重新就业,讲的现实一点就是日子会变得更艰难。如果你相信或早就听过这个消息,现在就不能只满足于现状或安于现状,想想可以学点什么或做些什么,从而度过这段艰难的岁月。

好消息是未来十年到三十年,随着人工智能的普及,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和物质水平,人类将会在全球范围内解决饥饿和贫穷,人类将会迎来前所未有的物质丰富的年代,即便不需要你的劳动,你也能过上好的生活,再也不用为生活和衣食住行所劳碌奔波。

当然,前提是你能度过前面这段糟糕的日子和能健康的活到那一天,这很重要。想要从今天就开始去等这很不现实。于是,各种寻找接下来这几年怎么过?学习什么技能不被淘汰?新的商业机遇在哪里?我也在寻找,虽然现在还没找到,不过你可以持续关注我的公众号,一旦我找到,会在这里和大家分享。

既然已经知道未来的方向,未来能给我们现在带来哪些思考?同时,我们现在究竟可以做些什么来拥抱和迎接未来?打个比方,我们现在努力的赚钱和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假如有一天,每个人的物质生活都变得很优越,你的生活目标和努力的方向又是什么?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个场景:在未来十年或三十年内,人们再也不用考虑买车、买房,到处都是超级高铁,瞬间我们可以去到很远的地方,住在哪里都方便。你不用努力工作或赚钱,脏活累活人工智能都已经帮人类干了,你要的就是尽情享受生活。

你吃遍美食,去很多地方旅行,你可以花很少钱甚至不花钱就可以享受各种娱乐。戴上AI和电影里的女主角互动爱情动作片早就不在新鲜,你可以买一个美女机器人回来作伴,当然前提是你爱人允许,她会允许的,只要你允许给她也买一个帅哥机器人。

你每天吃,每天玩,每天乐,然后呢?你会不会觉得腻?不会啊,爽都来不及,怎么会腻?是的,那个时候的人类就跟现在我们家里养的宠物狗一样,主人给我们买很多好吃的,给我们打扮的美美的,不用工作,主人带着我们到处玩,那个时候人会和现在的狗一样,生活的开心和无忧无虑吗?

有没有一种可能,当我们在一阵喧嚣之后,在玩乐之后,冷静下来思考一下,这就是我人生的全部意义?能不能在生活玩乐之余,做一些让自己感动或更有意义的一些事?电影机器人总动员上就是描述这样的场景,只是电影里描述的人由于缺乏运动,变得肥胖是极端了一点。

更贴近现实的是,在未来世界,你要多美有多美,要多健康有多健康,健康不是问题,美貌也不在话下,大家都是那么美,都很健康,娱乐生活也都不缺乏。假如每个人都漂亮,漂亮不在是稀缺,漂亮还具有意义吗?假如每个人都长命百岁,健康还很重要吗?假如娱乐大家都可以轻松享受,娱乐还有那么好玩吗?

假如那一天真的到了,你会有些什么新的追求和目标?会不会想活的有些与众不同?假如所有的物质条件都能得到满足,这样的生活就足够了吗?有没有一种可能跟机器总动员上的人类最终选择一样,回到地球,尽管是那么脏乱差,还是还是愿意放弃优越,重新开始寻找生活,更意义的去生活?(待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