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师:春节贺岁电影即将生死厮杀,谁将成为今年票房之王?


零合博弈,是博弈论里的中的一个大类,目前最饱受争议,它对人们传统的价值观提出新挑战,有人充满感情色彩的把”零和博弈“和”社会进化论“称为西方最邪恶的两个理论之一。因为零和博弈背后的底层逻辑,似乎就是”你死我活“。

打个简单的比方,零合博弈就是我们常玩的游戏”剪刀石头布“,你赢我输,又或者赌博,你赢100块,我便输掉100块。一方赢是建立在另一方输的基础上,赢的和输的相加一起为零。赌博因为赌场会抽水,相加还小于零,是负合博弈。

那不对啊,如果我们俩合作,一起去赢赌场的钱,赢一起赢,输一起输,那不就是正合博弈吗?是的,但我俩与赌场便是零合博弈。你还可以继续放大,赌场经营需要租场地、需要交税,赌场与开发商,与政府便是零合博弈。

用你死我活来形容零合博弈可能有些言过其实,因为在真正的商业竞争中,在供求关系的博弈中,有人卖便有人卖,买卖双方总会有一个彼此都能接受的利益点,可以做到求同存异。但所谓双方共同接受的点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总是以一方的让步最终妥协。

同时,当市场需求总量不变的的情况下,一笔买卖的促成也就意味着其他竞争者散失这笔买卖。因此,无论你从情感上是否接受,商业的本质就是零合博弈。只是在具体的商业竞争环境中,我们总是在不断寻找更多合作者,建立更大的利益共同体,彼此之间形成正合。

理论上虽是如此,道理大家也都明白,但在实际竞争环境中想要放大自己的视野格局没那么容易。我在某个城市从事某项业务,在当地取得较大的市场份额。我有一个主要竞争对手,我和他的关系也非常不错,我们都深知合作对大家都好,但真正面对具体的利益切割时,比想象的要复杂的多。

万事万物都存在竞争关系,同一个家庭的两个孩子之间会争抢玩具,同一公司的两个职员会争夺同一职位,公司与公司之间,社会与社会,国家与国家,物种与物种,无一例外的之间都会产生竞争。但很多更高纬次的竞争,我们可能会围观、会站队,会充当啦啦队,但竞争的核心是关乎切身利益。

如果你是有爱心的父母,你会教育自己的小孩不要乱丢垃圾,因为要爱护环境,保护地球。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会随意丢垃圾?这个利益虽然关乎我们每一个人,但离我们比较远,我不丢别人还会丢,把垃圾包起来找垃圾桶,既费时间又耗精力,随便一丢,方便省事。

在美国加利福利亚,有一种植物叫红杉树,最高能生长到100多米,我们知道一棵树长的越高就越难把根部的水分和养料输送到上面,站在物种进化的角度这不科学啊?那红杉树为什么要长这么高?就算和其他植物抢阳光也用不着这么高啊?原来他是在和自己的同类竞争。

动物世界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一群野牛居然被一只狮子追赶,要知道如果他们掉转头冲向狮子,别说一只,就是整个狮群也无法阻挡。但是你要是说野牛懦弱,两只公牛甚至是两只小鹿,相互打架毫不手软,伤痕累累甚至死亡也在所不惜。

为什么会这样?宁愿自相残杀也不愿意合力奋力抵抗?因为当被狮子追赶的时候,大家都在跑,虽然总有一两个不幸会发生,但好彩不是我,影响不大。但彼此的战争关乎自己能否传宗接代,这才是你死我亡的关系。

事实上,相比那些我们够不着、决定不了的竞争关系,我们更关心的是当下、现在同一级别的竞争较量,这也是最残酷的事实。你有一个做销售的业务员,她总和别的业务员抢单,你告诉她不要眼光短浅,看长远一点,她总不听。因为对于她来说,别人多一单就意味着她少一单,这才是她的切身之痛。

每年的春节贺岁电影成为各大电影公司争相厮杀的战场。今年春节期间有五部电影上映,背后共有100多加投资方,光成本就有23亿,推算下来总票房要达到63亿以上五部影片方可保本。去年总票房才54亿,同时电影从来不是平均主义,甚至是一边倒的倾向,那究竟谁能赚的盆满钵满,而谁又血本无归,黯然退场?

所以,竞争的本质就是残酷,它不是以一个人的好恶所决定。而是在不同爱好,不同群体之间所能达成的利益共同体,夫妻是一个同盟,家庭是一个同盟,公司是一个同盟,国家是一个同盟,甚至包括政治和宗教,本质上也就是同盟关系,同盟内部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同盟外部就是零合博弈。

也许是真实世界太过血腥,人们不愿意看到那些惨不忍睹和赤裸裸的关系。于是我们需要给这个竞争找一个人们乐意接受的理由和想象。对内可以达成共识,凝聚力量,对于对手也可以起到迷惑或降低防备,对于外界,人们希望看到的世界是美好的。于是真实动机会被隐藏,变得冠冕堂皇,甚至连自己都意识不到。

     你卖一件服装,你会说这件衣服她穿会多么漂亮,你总不能直接说卖一件你提成多少,但是你心里就是这么想的。你和一个女孩子恋爱,你不会直言不讳说想和她上床,你会说对她很有感觉,会对她多好,你感动了她,甚至也感动了自己,连自己都深信不疑。

会议是隆重的,讲话是重要的,鼓掌是热烈的,进展是顺利的,工作是圆满的,班子是团结的,人心是振奋的,成就是巨大的,节日是祥和的,贪官是极少的,中日是友好的,中美是合作的,好人是有好报的,坏人是逃不掉的。

社会地位是一个不好意思的话题,我们都假装不在意。我们喜欢说人人平等,但事实是有人群就有社会地位,其实我们都知道社会地位的存在,而且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处于什么位置。那社会地位究竟是如何产生的?

社会地位就是人与人在相互博弈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不同的利益群体和社会阶层。最早的博弈就是靠拳头说话,比拳头,比力量甚至比谁的嗓门大。再后来,比军事,比科技,枪杠子里出政权。对于个人而言,比知识、比技能、比尊敬、比声望从来无有分别。赢的一方便能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和利益分配权,而这一部分群体于是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

      有一个坏人喜欢打架,别人都不喜欢他,但他每次打架都赢,别人不敢惹他。他每多赢一次就多一个人听他的话,他的地位就越来越高,架也越打越大,他也有了小弟和帮手,开始打群架,他就是这么一步一步向上爬。他拥有了更多话语权,他开始为他打架的行为寻找合理的理由,将打架这件事美化。

      事实上,当他达到一定社会地位时,他拥有话语权和分配权,他开始制定规则和利益分配,根据对过往打架这件事的贡献程度论功行赏,打架这件事也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合法化。在利益内的人们感恩戴德,无不拍手称赞。而利益之外,要么没有足够知情权瞎起哄,要么迫于现实淫威不得以叫好。

      我们常说勤劳致富,勤劳真的可以致富吗?事实上很多有成就的人不是因为勤劳,而是因为懒。懒才是世界的原动力,但凡世界上所有的伟大发明最初都是因为懒。懒的走路便有了马车,嫌马车慢有了汽车。不想出门有了外卖,不想带卡有了移动支付。

      懒是人最基本的心里需求,想要获得更大的财富,那就找一个能解决自己或别人懒的需求吧。解决自己的懒于是找到创新,解决别人的懒便是新的商业机会。但是勤劳致富究竟是谁说出来的呢?很明显,这句话是一个懒人说的,因为只有别人勤劳致富才能让他安逸的去享受懒。

     我们之所以会相信好人有好报,是因为绝大部分时候绝大部分人,都会把自己先当成好人,相信自己是好人,以为自己是好人,所以会产生好人必须有好报这个念头和想法。但凡那些与我们竞争,破坏我获得好报的人就是坏人,坏人必须为此受到惩罚和代价,坏人必须坏报。

      你是一个好人么?我相信绝大部分人会这么回答,好人不敢说,但至少不是坏人。恭喜你!和我一样有自知之明。但我还是要很不幸的告诉你,大部分人还是会把自己想的好多一点,把别人想的坏多了一些。换言之,就是自己活的更好是理所当然。

      无论是人还是任何一个物种,生命存在首先得认同自己,它才有了生存繁衍发展的前提。很多人害怕蛇,蛇会害怕自己么?蛇会认为我怎么天生这个样子?还不如死了算了,于是世界上便没有了蛇,这不行啊。蛇之所以让人恐惧是进化的需要,站在蛇的本身我就该这样,这就是好的。

      人亦是如此,尽管每个人的自我反省能力不同,但自我认同是基础。于是我们会为自己的各种行为寻找合理的理由,做的事都是好事,即便做了坏事,要么是别人的错,要么社会的错,即使拉不到垫背的,也是情有苦衷,逼不得已。哎!一时糊涂。

      但凡任何一个规则,小到规矩,大到法律,任何规则、制度、规范的背后,他有两个作用:一是减少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因竞争所造成的竞争成本,二是分配和平衡组织内部,组织和组织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包括好人有好报,这个观点或规则,究竟是谁先提出?背后还隐藏哪些不为人知的动机,明天追根溯源,一扒到底。从宗教的核心本质阐述,内容将会更加劲爆!(待续)

后言:小师写公众号文章的目的纯属个人爱好,文章所表达的各种观点仅仅代表个人立场,既然是观点,就未必是事实全部,观点只不过是站在不同角度的各自表述。如果你是一个过于自我,对自己认知深信不疑,而我表达的与你观点相左,我的文章可能就不太适合你来看。

每个人都有自己说话的权利,虽然我未必认同你,但我支持你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但愿你亦如此。让生活多些理解,多些包容,也许能更好的打开自己,发现一片新的天空。正如我公众号的SLOGEN:故事似曾相识,观点各有不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