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师:辛苦忙碌了一年春节怎么过?
再过几天,中国将会陷入这样一个状态:工厂停工,商店停业,机构关门,人们急于把货币兑换成食物和商品,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口张贴标语表达诉求,街上充满爆炸物和火药味气息,大人们无所事事,酗酒打牌,儿童成群结队去讨钱,这种现象叫“过年”。
无论你身在何方,贫穷或富贱,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每年春节,我们都会看到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其影响力远超自然界任何一种物种的迁徙场面。人们走亲访友,密集出行,吃喝玩乐,短短十几天,人们会花费大量的资源和金钱,大家都很舍得,只为一件事:“过年”。
挣钱就是为了花钱,如果过年都不花钱,那辛苦挣钱的还有什么意义。过年总是和幸福祥和联系在一起,人们丢下烦恼和忧愁,憋了一年的压力也在这几天释放掉,该吃吃,该聚聚,该玩玩,然后收拾心情,调整状态,迎接新的一年。
在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中总少不了那些关于年的记忆。我小的时候过年,大人孩子们先都要理个发(年头),然后一起扫年尘,三十那天弄浆糊贴对联,连猪圈也不例外。那个时候的孩子最期盼的就是过年,过年可以穿新衣服,吃好多好吃的,还有大人们给的压岁钱。
对于现在的孩子们来说,对过年就没那么感冒了。平时吃的就不差,美食很难打动他,买新衣服也不用等到过年,压岁钱也不再是孩子最重要的收入来源。给叔叔伯伯们拜年,也总少不了的问到学习成绩怎样啊,琴棋书画会哪样啊?来来来,给叔叔阿姨们秀一段?
过年是大人们该张罗的事。即便对于现在的大人们来说,对年的期待是一年不如一年,很多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吃吃喝喝也没啥意思。回乡下过年是再好不过,那里的年味依然很浓,但乡下没人的了怎么办?不如春节期间度个假,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年前我就在做出行计划,准备带着老婆孩子去到三亚,过上几天轻松慵懒的时光。一查机票和酒店价格吓一跳,你说春节人多没有折扣也就罢了,一张机票去三亚居然卖到7000多,酒店的价格也翻了好几倍。这岂不是明摆着趁火打劫!
趁火打劫
先说一个大家平时司空见惯的事情,每当雨雪天气,打出租车总是很难,拒载,多载,漫天要价时有发生。人们会觉得这些出租车司机想钱想疯了,这不是乘人之危吗?一点职业道德都没有。我家离高铁站很近,每次外地回家,出租车司机一听要么扭头就走,要么就是一脸的不情愿。
每逢重大节假日,无论高速、民航、铁路还是酒店、景区,总是人满为患,因此国家也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但供需矛盾依然没有缓和,中国已经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铁路网络,但每年的春运压力依然很大,一票难求。真的是因为中国人实在太多了吗?
每年正月十五,我所在的这个城市都要举办舞龙灯活动,到了晚上六七点,交警、消防全部出动临阵待命,市区的几个主要道路全部被围观群众占据,人山人海,场面极其状况,但其实这个城市人口非常少,你都不知道从哪里冒出这么多人,只有一个原因就是一窝蜂。
经济学上有三个名词:稀缺、短缺和过剩。稀缺是这个世界基本的事实,因为好的东西人们总是在抢,抢的过程中就会造成某类商品在一段时间内稀缺,旧的稀缺被满足会产生新的稀缺。那照这么理解,那短缺和稀缺有什么区别?
稀缺和短缺最大的区别在于,稀缺商品是以而且只以出价的高低来贩卖,而短缺是因为受到了人为的价格抑制,人们光靠钱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因为价格贵而让一般人买不起的商品是稀缺商品,买的起但买不到的商品是短缺商品。
理论上,解决短缺商品最好的办法是增加供给,但这有一个问题,增加供给意味着增加产能,增加产能意味着新增投资(耐用品投资),短缺解决后需要面对的则是过剩。譬如你不能因为雨雪天新增多少量车租车,天一晴怎么办?春节买不到票新增铁路,那平时铁路靠什么运营?
解决短缺最好的办法是按照出价高低,尽管这有悖于我们的常识。你要是站在雨中等着车,来了一辆出租车开价一百,我估计你气不打一处,平时10元现在100,太坑爹了。你哪里知道,商业的本质是获取利润最大化,价格从来就不是以卖方做主导,而是供求关系下平衡和博弈的结果。
当出租车说100,他肯定太黑心,但80,50,30呢?总会出现一个彼此接受的心理价位。一旦这个价格过低坐的人多价格便会上涨,涨到一定的时候坐的人少了自然回落。每次高速公路长时间堵车,附近的村民就会拿热水卖高价面,很多人觉得这是乘人之危。废话,没有好处的事情谁去干?
当某一类商品是以而且只以出价方式贩卖,不同的消费群体于是总能找到自己对应的商品。你有钱你买上百万的车,有人会买几十万的,喜欢几万的车的人也大有人在,各取所需。商业的本质就是乘人之危,趁火打劫,火的时候不涨价,难道还等着他不火吗?
暗度陈仓
听了以上言论也许你不太乐意,那社会好的资源岂不是都是富人所有,所有的规则岂不是欺负穷人?是的,商业社会的本质是价格歧视,只是这个歧视不是贬义词,而是区别对待,供给方有权利用价格歧视需求方,需要方也可以通过价格来歧视商户。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关于社会无论如何定义,我们都身处在一个商业社会。商这个词最早来自商朝代,在商言商并不是坏事,坏就坏在原本就是一门生意,人们不愿意去承认。很多服务和产品可以通过商业化手段去运营,而由于受到人们认知上的局限,采取了其他的办法。
前面讲过,商品短缺是因为受到了人为的价格抑制。譬如说春节火车票,你不能乱涨价,因为这样会导致很多穷人不能回家过年,伤害全中国人的感情。但是民航为什么就可以?要知道现在平时坐飞机非常便宜,他只是在供需特别紧张的时候应声涨价。
中国民航现在完全是按市场化运营,你提前买会便宜,红眼航班会便宜,廉价航空便宜,你想马上就飞,对不起按全价票。也正因为飞机的灵活性,让飞机在高铁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仍然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而高铁呢?春节不上涨,也就意味着平时不下跌,一节车厢平时会空荡荡也照跑不误。
原来人们认为飞机是有钱人做的,是高端出行。但现在呢?日常飞机票甚至比高铁票还便宜。而高铁或铁路为什么没有市场化,就是人们根深蒂固的认为这是公共交通工具,是国家基础建设。包括很多城市的公交系统一样,宁愿在亏本,也必须得经营,政府需要做补贴·。可是政府的钱是来自哪里?
当铁路、公交等这些公共交通或基础设施市场化以后,人们就会更加那些线路该建不该建,线路如何规划更合理,站点如何设计更经济、成本如何去管控,服务如何去提升,优胜劣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来自哪里?来自市场。
但一件商品或一项服务,无论是公共服务,基础服务还是公益服务,当价格被人为压制,而这类产品或服务又有很大的需求量,于是人们展开除价格以外的竞争。于是会有一条或以上的隐形的竞争规则会存在,这些隐形的竞争规则古往今天一直存在,大家也都知道,只是避而不谈。
所谓的潜规则就是这种如此,只要不是以价格为主导的竞争行为,潜规则或隐性规则的作用就会比我们看到的规则作用要大的多。你以为用价格歧视了你,价格不是歧视,不用价格才是真正的歧视,因为很有可能,你连机会都没有。
譬如你去某个餐厅吃饭,大家都排队,结果有人不用排队自己进去了,这是谁啊?服务员告诉你他是提前预定了的,于是你不说话。其实他也没预定,只是认识老板打了个电话。餐厅已经是很市场化,那些很多还没有市场化的服务或产品呢?隐性规则或潜规则才是这个社会规则的冰山一角。
自在而活
社会的不完美从来就不是关于人心和道德,而是社会规则的缺陷。同样是一个司机,为什么用了滴滴平台的就变得服务态度好?好的规则会让人越来越好,坏的规则只会让人越来越坏。最好的规则便是无为而治,良币驱逐劣币。
当你真正了解商业社会或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你会发现你更能包容和看待生活中的不美好。雨雪天价格高了能接受就接受,要不就走回家,不要纠结为什么晴天不是这个价。他有他的生活压力和运营成本,多赚一块是一块。我每次外地回家先直接给个高价,他开心我也爽。
人们往往有集群效应和从众心理。越是人多越往里挤,越是稀缺越是争夺,抢的头破血流,背后所需要付出的成本和代价是最高的。同时,由于生产周期短,需求量大,服务和品质势必会下降。原本你以为的好品质,好服务,轮到你也不过如此,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每年正月初六初八是一年结婚人数最多的日子,酒店婚宴紧张,婚礼服务紧张。可为什么还要挤着这几天。老人说的啊,日子好吉利啊。迄今为止,我们没有看过任何一份关于结婚日子和离婚率的统计报告。但毫无疑问的是,春节期间人工成本最贵,品质服务也会有所折扣。
都知道大城市大医院的医疗水平高,人们争相前往,即便是专家门诊,短短几分钟能对病情了解多少,也许你还未必把病症了解清楚,他就已经开始叫下一个。当然你也别怕,他会按既定程序走,先抽血再B超,当你满心期待拿着报告给他,估计他要想好一会才想起你的情况。
你让你的孩子上兴趣班,哪个热门上哪个,你是否知道热门就意味着在未来的某一天会又一大群相同技能的人在和你的孩子竞争。现在是哪个兴趣班都是热门,在哪个环节都避免不了的正面竞争,你以为很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别人不知道么?那这个知识技能还有用么?
你也许会说,你讲的我都知道啊,但是我在单位上班,只有这个时候有假期,而且学校放假,难得和孩子在一起。是的,生活不是所有时候都由自己做主,面对社会和生活上的很多规则,我们无能为力。但是,我们至少总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出自己的选择。
当一个观点已经成为主流意识,其实也就没什么好讲,当人们对一件事一拥而上的时候,不如你先等等。学会在激情狂欢时保持理性,学会在集体意识中保持自我。如果你自信能打败一大群人,你可以尽情追逐那些少数人才拥有的稀缺,你值得拥有,那是你的宿命。
想要获得更美好的生活,更好的窍门是避开正面竞争,至少可以错开那些供求紧张的高峰。当你学会不在随大流,喜欢冷门、偏门或小众,你所享受到的快乐会比一般人多的多,至少在相同资源条件下你的生活成本会小的多,同时你是一个有品味的人。
春节对于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但一个节日承载不了太多意义。节日越是过的隆重,则意味着那些不是节日的日子过的普通,团圆平时也要团圆,亲友平时也得互动,旅行平时也必不可少。更好的生活,不但是节日怎么过,更看平时怎么活,生活不是活给别人看,为自己而活。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