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师2018新春寄语:行无用之事,做有趣之人


这两天,支付宝集五福活动又开始了,集满五福共享五亿现金,这是多么诱人的数字啊!于是朋友圈里各种晒,又有机会发大财了。但很遗憾的告诉你,截止到昨天,已经超过一亿人集满了五福,到最后啊能有个块把钱已经很不错了。随便你哪个朋友发个小私包,都比这强的多。

      集五福是三年前就开始的梗,是支付宝为巩固其移动支付霸主地位的狙击战。三年过去了,毫无疑问,微信支付渗入线下支付各个场景,支付宝节节败退,移动支付早已易主,只是大家心知肚明都不明说而已。尽管这次支付宝新增AI场景等等,但这个老梗已经玩不出什么新花样。

     人类都已经不能阻挡微信了,在微信强大的用户和流量面前,移动支付完胜支付宝,是迟早的事情。蚂蚁金服这只独角兽一直不上市,原本是指望江山地位再巩固一点,再拿不出新办法,估值大幅缩水是注定的事。苦心经营8年的线上支付领导权,怎么就轻易被夺走了呢?

      众所周知,腾讯最擅长的是社交,虽然对于电商和支付一直垂涎三尺,但阿里也不是省油的灯,一直没有找到好方法。微信支付之所以今天能大杀四方,其实并不是蓄谋已久,精心策划的结果,而是一个极其偶然的小动作,却如同神来之笔,妙笔生花。

 腾讯是深圳土生土长的企业,而马化腾也是地地道道的广东人。在广东有这样一个习俗,人们在新春祝贺的时候,会发利是红包,这个红包不仅限于在亲人之间,只要两个人关系不错,已婚的一方会给未婚的发一个利是红包,金额也不多,一般是5元、10元。

 受到这个习俗的灵感,腾讯在2014年开始利用微信做了一个类似的线上红包小插件,先在公司内部测评,然后转而对外推广,一下子就让全国人民喜欢上微信红包,2014年微信红包与春节联欢晚会完美嫁接,那一年春晚演了什么人们不太关注,全在低头抢红包,一下子引爆。

   微信红包后来那么火,让腾讯终于在移动支付拥有一席之地,并在随后来了一个惊天大逆转,估计连马化腾自己当初都始料不及。对于支付宝而言,移动支付城池固若金汤,严防死守居然被一个小小的微信红包给斩于马下,人算不如天算。

一、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生活中总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你蓄谋已久,处心积虑的去做某一件事,却总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它很有可能让任务提前终结或导致失败,当时你会觉得很沮丧甚至是气愤。但时间一长你回过头来看,当时的坏事未必是坏事,甚至是好事情,只不过它并没有按你既定的方式去呈现。

  我从事的是摄影行业的工作,经常会有朋友说你摄影水平一定很高,他哪里知道我压根不懂拍摄,连相机基本都没摸过。我之所以从事这个行业,纯属意外。N年前我在一家广东的广告公司上班,表面做策划其实就是一个业务员。有一天我看见一家台资的摄影店正在装修,于是写了一份开业庆典方案递了过去。

当时有一位台籍店长看完我的报告还算满意,刚好新店缺企划,问我想不想在这上班,但是工资不高。我很爽快的就答应了,原因是上楼之前,我看见了店里有很多好看的女孩子。正是这个不经意的决定,这个行业让我从事了近20年。可谁知道,我的目标原本是要成为中国优秀的广告策划人。 

 结婚之前我曾信誓旦旦的告诉自己,关于未来的伴侣我有三大标准,少一样我不结。我爱人之前的择偶标准具体我不太了解,但有一点我非常清楚,她是最不喜欢胖子。后来我们结婚了,她跟我之前所定下的三大标准完全不符,我更不是她喜欢的类型,不但是个胖子,还又矮又胖。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梦想、目标和追求,而事实上除了少数人能真正能说到做到,心想事成之外,大部分人的大部分时候基本上都处在一个求之不得或事与愿违的状态。不同的是有人离的远,有人靠的近,还有人虽然摘到了果实,但未必是他当初想摘的那个果,摘的方式也跟想象不同。

    小时候梦想成为科学家,长大了有可能是农民,有人想当警察,结果成了罪犯。有人就想一辈子安分守己做个公务员,阴差阳错成为了一个商人。高考填自愿是都会选个最喜欢或未来最有前途的专业,又有多少人现在所从事的工作跟自己当初的专业对应,又或者坚持初衷。

  有一种奇葩的题目叫IQ题,一般人总答错,除非你听过。不过错了真别不服气,IQ题其实压根就跟智力没有关系,不是牛角尖就是个坑。还记得赵本山小品卖拐里那个树上树下几只猴的片段吗?别嫌范伟笨,你再聪明也会错,总有空子钻。IQ题存在就是要让人答错,来凸显自己,别让孩子玩那玩意。

二、一切皆是意料之外,而又在意料之中

  知识分很多种,有一种知识叫硬知识,什么叫硬知识?就是有且只有一个标准答案,他可以通过计算或推理出来。譬如圆周率,尽管是没有穷尽也不能穷尽,但小数点后的每一位数字是确定。目前科学界最普遍认为数学是最硬的知识,是这个世界乃至整个宇宙的底层逻辑。

  物理是数学推导的结果,包括化学,于是产生生物学和心理学,再到社会学,经济学等等。虽然这些都属于相对较硬的知识,但随着推导和运算范围的扩大,遇到的条件和因素增加,知识变得原来越软。与之相对应的便是软技能。

这个世界的复杂程度远远超乎绝大多数人的想象。道理从来就不是三言两语讲不清,你要是描述的多把,有时会更接近,有时越描越黑,更说不清。你说成功需要坚持,很多失败就是不愿意放弃,你说感情要专一,有时该放手时又要放手。道理属于软技能,不是一概而论,而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我们经常研究和学习那些成功案例,觉得有迹可循。但所谓的成功是站在结果的视角来审视先前的路径,我们能清晰的看到一条且只有一条路径,人们把这条路径归纳为规律。但这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其实在路径上的每一个节点,其实都被擦掉或隐去了N种选择和可能,你永远也不知道那条路的后面有什么?

我曾经想租一个店面,当时房东只想急于出手而不愿意出租,我是花了很大精力才租到,而后这个店生意也一直不错,单纯那这件事来说,算是成功了吧?我们换一个选择,如果当时我把这个店面买下来,所创造的受益有可能是现在10倍以上,而且当时也具备这样的能力,那你说现在成功了么?

如果时间能倒回,让我们都能重来一次做选择,我相信所有人都会比现在至少成功10倍。真是这样吗?不一定。因为这是一个伪命题,站在已知回头看是已知,站在未知向前看是未知,有许许多多的不确定性,你根本无法判定这条路就是对的。当然,在平行宇宙每件事每个可能都在发生。

一切都是意料之外,指的是事情的本质是充满不确定性的,无论你怎么精心策划,周密安排,依然会有考虑不周,意向不到的事情发生,而针对事情结果回头看去做归功或归咎时,总能找到与之对应的道理和原因,又都在情理之中。

当然,任何一件事都可以换一个角度或反过来看。我们说成功者可能需要具备很多条件,而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素质就是无论有多少意外发生,他总能继续前行。所不同的是,有人能成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一次次做改进,而有人执迷不悟,不撞南墙不回头。

成功者最大的特性是预见性,有较强的洞察力或洞见。他所能看到的不确定性比一般人多,因此在每个节点都能做出相对应的预案和风险管控。成功的本质就是一个概率极低的偶然事件,真正的高手玩的就是概率,而不是运气。

什么叫围棋九段高手?当你下一目字,他能想到第九步,这究竟有多厉害呢?第一步已经确认,但第二步是一个可能,而这第二步的可能到了第三步又会产生多少可能,以此类推,等到了第九步就应该会出现多少种可能性?我数学真的不好,你就慢慢算吧。

三、行无用之事,做有趣之人

如果人们在野外看见一个动物,首先联想到的就是能不能吃,怎么烧最好吃?如果人们在地底挖出一个东西,首先联想到的会不会是古董,要是值钱就发大财了。在我们的惯性思维里:看待一件事物会考虑他的价值和实用性,吃是最大的用,钱是最大的价值。

孩子你需要多吃鱼,鱼有营养变得聪明,还要多吃蔬菜,吃蔬菜才能长的高。孩子你要好好读书,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能赚好多钱。我们所展开的一切行为、方式方法都基本围绕一个主题:有用。我们衡量一件事的价值标准便是“有用还是没用”

追求有用没有错,生活就是为了更美好。问题就出在生活中,很多看似有用的事,其实基本都没用,而那些看似没有用的事,才是真正的有用。这话很拗口,但真的很有用。

首先,当我们在脑海里对一件事产生先入为主有用的概念,会变得急功近利,而任何事都有不确定性,一旦事与愿违便会放弃,有用便是没用。一年挖十口井不如十年挖一口井便是这个道理,道理大家都懂,只是没有穿透我们的身体。

其次,当我们做一件事就是为了有用,就会更看中结果带来的快乐,却忽略了过程的枯燥、烦躁甚至是痛苦。成功是一个不断迭代与进化的过程,这就如同一只蝉只有忍痛褪去身上的壳才能展开美丽的翅膀迎风飞扬。打一针好的快,但有点痛,医生能不能不打针,吃药行不行?

再者,有用没用其实只是一个认知高度问题,用分很多种,既得即用的是钟点工,月得月用的是工薪阶层,年得年用的是高管,三年五载是老板,十年一日的是企业家,死后再用的是思想家。人与人的最大区别于短视和远见,高维次的人看的长远,他所做的事在低纬度人眼里就是没用。

有人说我怎么没有看到神仙佛啊?有一天你走在路上,后面有人拍了一下你的肩膀,说我是神仙,你信么?当我是傻子啊,秀一段来看看,他秀了一段你惊呆了,你怎么知道是魔术还是魔法?神仙才不会那么低级趣味,你以为你是谁,要秀给你看。他就是在你身边走来走去你也看不到。

人们总是拿着自己的认知去看待身边的价值,但凡他能看透看懂的均是比他更低维度的套路,而比他更高维次的思想、行为,有用还是没用,他又如何能看懂。你怎么就认定别人的维度一定比你低呢?你的顿悟很有可能只是别人的基本功,你引以为傲的成就在更高手眼里根本不入法眼。

  术业有专攻,无论在哪个行业,只要你专心钻研都能成为这方面的专家,无论在哪个领域,只要你能足够出色,你都能活的比一般人好,我们不是不坚持,而是在各种用之间做了取舍。技能从来不是缺啥补啥,专攻一样方能无敌,那要不要从孩子就抓起?

  但如果现在你还在坚持这个有用可能没用,在未来技能单一的人会没用,你至少需要掌握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技能,并能串联起来为你所用。但我想说的是,但凡我们现在所做的很多有用功,在未来十年基本没用。当然,你可以认为我这是句废话,没用。

  如果你我没有那些所谓的高手的远见和洞察力,既看不到未来的有用没用,也不太确定现在的有用没用。不如先找一些有乐趣的事情来做,只要是你喜欢的,没有什么不可以。兴趣就是持续力,也许暂时没用,日积月累也很难说,也许真的没什么用,但至少取悦了自己,就像我写文章一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