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师:从薛定谔的猫来谈科学、哲学和神学的未来一统
未来社会究竟会发生些什么,没有人能真正说的清楚。无论是科学、哲学还是神学,对未来的描述都是站在自己所熟知的领域进行探究。这就如同一只青蛙、蜜蜂和大象,他们所看到的世界是不同的,但毫无疑问这是同一个世界。虽然不同领域所秉持的观点和认知不同,但无一例外的增加了看待事物的角度,同时,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认知也是一个不断迭代的过程,随着认知的逐渐升级,我们逐渐能找到不同领域的关联性,不同领域的认知边界逐渐消融,则能更好的还原这个世界的真实面目,接近事物的本真。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或那样的观点,譬如说喝茶能养生、木瓜能丰胸,但这些结论是真实的吗?或者说他符合科学吗?当然,不符合科学并不意味这个观点就是错误的,而是站在科学的角度,想要对一件事物下结论,是需要经过严谨的科学分析,需要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是需要寻找不同的案例反复试验才能最终盖棺定论。
这个世界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当你在风中放飞一片羽毛,你可以大概算出它的落地范围,但想要精准的算出它以何种姿态,丝毫不差的落在具体点,是很有难度的。表面来看,羽毛落地无外乎受到风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以及万有引力的影响,但羽毛的大小,羽毛的数量,风力的大小和变化,空气的湿度,等等诸多条件都会对落地点产生影响,人类可以从外太空做到两艘宇宙飞船精准对接却不能计算羽毛的精准落地,其本质就是由影响这个事物运动规律所存在的外部条件或变量所决定。当然,也不排除人类是站在实用性的大小角度所花的时间和精力不同。
科学实验范本需要有一定的基数和广泛性。你譬如说木瓜能丰胸这件事,你需要找到一定数量的女性志愿者才参加实验,找的人越多这个实验结果越准确,同时,找的对象还要兼顾已婚,未婚,安徽人,新疆人甚至西方人和非洲人。然后木瓜怎么吃,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才能得出这个结论。当然,理论上需要把所有女性都测试一遍才算这个结论准确,而事实上这几乎不可能。于是科学实验是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能保证在多大程度上得出的结论是真实有效的。
科学实验除了需要证实还要证伪,譬如说你找来世界上不同的狗做一个边喂食边听音乐的实验,结果发现每一只狗在听音乐时吃饭都会更兴奋,于是得出结论:音乐对狗的饮食有促进作用,很显然这道理说不通。因为你还要尝试不给狗听音乐喂食的表现情况,真实情况可能只是跟什么食物有关。再回到木瓜丰胸的案例,你还要找出这些女性假如不吃木瓜的情况。
又譬如吸烟有害健康,这是已经被确定了的科学结论,但即便如此,人们发现丘吉尔烟酒成瘾,结果活到了91岁,要知道哪个年代能活到这个年龄实属不易。因此人们又发现某些人身体的适应能力更强,吸烟有害健康也不是绝对。当然,如果你把自己当成丘吉尔这个个案来举证说明吸烟无害,你则进入了另一个误区。
因此,我们看到的各种科学理论,他不只是一个假设或观点,背后有着严谨的科学实验和理论依据,这个实验换一个权威机构去做也依然得出,才被确定证实。科学实验本身也是一门科学,也要看这个实验机构的权威性,譬如著名的贝尔实验室。这也是我们常说的要相信科学。
但相信科学这句话也不是挡箭牌,你要看这个结论是不是经由国家乃至国际认证的权威实验机构所公开发表的论文,事实上,我们生活中很多的观点其实要么是主管印象,要么就是不知道哪门子非科学专业机构宣称,你可以当着茶余饭后的谈资津津乐道,但真的不必较真。
同时,一个科学理论可能也只适用于一个阶段,一旦发现新的案例或条件并不能用原有理论所解释,人们便会展开新的研究,要么旧理论被彻底推翻或修正,要么变成新理论的其中一部分。对于今天,每天都会有大量科学论文在科学杂志刊登,每天都有大量新书在亚马逊或其他书店发行,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层出不穷。
现在每天每分钟所产生的知识和信息量,甚至是过去几千年来人类知识量的总合,这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科学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迭代的过程。因此,你不但要关注科学,还要了解是不是最新研究,有些观点陈腔老调,很有可能已经被OUT了,而你还在引以为傲、如数家珍。
物理学之父牛顿从一只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和牛顿三大定律,从而开启经典物理的大门,人们因此可以计算出各种物体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对人们现在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直到今天,人造地球卫星、火箭、宇宙飞船的发射升空和运动轨道的计算,都仍以这作为理论依据。但人们通过万有引力公式在计算水星近日点运动的结果是发现较大的偏差,于是产生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牛顿的万有引力是在宏观低速的条件下有用(也就是我们通常生活的世界)有用,而遇到巨型天体(体积或质量是太阳的数倍甚至数十倍或更大)或物体运动速度接近光速时,相对论的解释则更准。科学家观察发现宇宙里的大部分恒星都离地球越来越远,你可以把宇宙想象成一个气球,地球和其他星星是气球表面的点,当气球在不断吹气膨胀的时候,星球之间的距离会变得更大,这种现象说明了宇宙正处于膨胀阶段。
科学家于是提出假设:宇宙是源于一次大爆炸,根据相对论的计算,宇宙之初应该是由一个奇点爆炸而产生,这也是目前科学界最主流和普遍接受的认知。但相对论在推导出宇宙大爆炸的过程中,也推导出自身的不足,按结论奇点应该是处于一个体积无穷小,密度无穷大的状态,而这个状态就不能用相对论去解释。于是,人们又展开量子物理学的研究。
而量子力学的诞生,为人们打开一扇新的大门,里面有着一般人难以理解的认知和想象空间,甚至让人怀疑这还是不是科学?也许,量子力学打开的这扇门,背后连接的是哲学或神学,也就是说,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某个时刻,科学、哲学、神学逐渐融为一体,世界大同。
当然,如果你是一个对哲学有兴趣或宗教人士,也用不着双手抱胸,自信满满的说:你看吧,都说佛教是真的吧,一切都逃脱不了如来佛祖的预料,又或者这下子相信上帝了吧,世界是上帝创造的。就好像你有先见之明,是站在了门的背后某个角落看着后面气喘吁吁的追赶者,一副预言家的样子,脸上写满了骄傲和自豪。不好意思,你千万别高兴的太早。
如果说科学家也有网红的话,霍金则是当今世界科学界最红的当红辣子鸡。霍金在中国也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尤其他会时不时冒出一些惊世骇俗的言论和观点,一会说人工智能的崛起可能会终结人类文明,一会又说千万别尝试乱向外太空发射信号,以免被外星人追查来源,找到地球的位置,把人类一锅端。这哪里有科学家的样子,简直就是一个荒诞不经的科幻小学迷。但你可能不知道,霍金是继牛顿、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著名的奇点理论就是源自霍金。
除了宇宙是膨胀的,宇宙大爆炸和奇点理论,霍金还把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相结合,提出了“无边界宇宙模型”。在“无边界宇宙模型”中,宇宙没有起源和开端,宇宙是有限无界的,没有边界和奇点,宇宙是完全自给自足的,不受任何外来事物影响,没有创生和消灭的时刻。
(我的理解是奇点是一个宇宙诞生之初的状态,就如同一粒种子生根发芽,而宇宙是由很多不同的种子组成,也就是世界存在多维度多个宇宙,种子也是开花结果之后的产物。当然,这就回到究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概念不存在,他没有开始,是无穷尽的。)
从科学角度的最新研究,科学已经彻底否定了创世学说,也就是世界是由某个造物主或上帝创造出来的这种说法,是不存在的。只是,科学的存在并不只是为了揭示事物的真相而相互撕破脸皮,而是为了人类生活更美好。美好生活的前提就是尊重不同人的信仰和价值观,包容不同的认知方式,尤其是那些与我们持不同意见的人,尽管观点并不认同,但这并不影响彼此和谐和相互尊重。
霍金还提出一个著名理论叫“霍金黑洞”,又叫黑洞辐射。霍金提出,黑洞的边缘在一颗不停的产生成对的粒子,其中带有负能量的粒子会被吸到黑洞里去,但还有一些带正能量的例子,可以从黑洞的边缘逃脱。而这个发现是利用了量子力学中的“不确定性原理”所提出。在不确定性原理的限制下,即使是看似毫无一物的虚空,在微观上也是波澜起伏,会不断产生成对的粒子和反粒子,再碰撞到一起发生泯灭。
如果有人对宇宙学感兴趣,但又看不懂霍金讲的内容,不妨关注下南山空同老师写的宇宙学导论,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金木水火土五行原理,形象生动的解释了宇宙膨胀和坍塌的成因(黑洞就是由星系内卷坍塌所形成)。
说到这,我们回到量子力学,这个未来链接科学、哲学和神学的神秘通道,正是量子力学的研究和不断深入,让人类的认知逐渐触摸到事物的根本和宇宙的面貌,换言之,人类文明在认知的角度也快走到尽头。只是,你还别先忙活着庆祝,这究竟意味着可喜可贺还是可悲可叹,还不好说。
说起世界上知名的猫的形象,你会联想到哪些?机器猫?咖啡猫?龙猫?猫和老鼠?黑猫警长还是天猫?其实还有一只猫更著名:叫薛定谔的猫。这只猫从诞生起就引起轰动和争议不断,而且很有可能在未来,这只猫会对人类未来命运产生巨大影响。
薛定谔的猫是奥地利著名物理学家薛定谔提出的一个思想实验,这个实验是这样的:把一只猫放在一个盒子里,里面有食物和毒气,而这个毒气受一个放射性原子装置控制,如果原子衰变则放出毒气,猫就会死,如果没有衰变,猫就是活的。目前科学家还无法精确测算放射性原子会在什么时间衰变(放射性粒子裂变本身也具有不确定性),所以盒子里的猫是生是死只有打开盒子才知道。
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人们在打开盒子观察猫的那一刻,造成了波函数的坍缩到猫的某一个本征态,要么死要么活,而在这之前,猫是处于一种生死叠加的量子纠缠状态。这是一个什么狗屁逻辑啊?按照正常思维,盒子没打开,猫是死是活是已经决定了的,只是人们没发现而已,而不能说猫的生死是因为人的观察而导致。
还好我前面做了大量铺垫,既然是科学结论就不只是一个假设,是基于大量实验和理论依据得来。如果这不是一个科学实验,人们会觉得很无聊或天方夜谭,这个结论太不可思议。请记住,这是科学,你要相信科学。
换一个例子来说明:你从西安分别向北京和广州两位好友各寄了一双鞋子,匆忙之中你把鞋子左脚右脚搞混了,也就是说这两双鞋子在打开之前是处于混沌叠加状态,他们两个人收到的鞋子既有可能都是左脚,同时又有可能是右脚,只有当你其中一位朋友在打开的一刹那,原本处于混沌的模函数迅速坍塌,这边是两只左脚,坍塌到那边的便是两只右脚,即便另外一位朋友没有打开。
我们继续脑洞,那如果我看的时候没看清,原本以为是两只左脚,结果是两只右脚呢?这个观察的结果就如同在大雾中找路一样,你能看多远便坍塌成什么样子。你也许会问:那照这么说,我们抬头一看月亮他就存在,如何不去看是否意味着月亮就消失不见?不是的,月亮是否存在已经是早就被无数人观察坍塌后的结果,跟你再不再去观察不会产生变化。
我在很小的时候,脑海里偶尔就会冒出这种想法,直到今天这个念头还时不时冒出。假如我去到一个地方,后来我走了那这个地方会不会消失不见或者是假象,如果消失不见那别的人怎么办?难道说现在正在看文章的你也是假的,只有我自己是真的。
但进而又想,不会啊,我也很普通啊,又不像是楚门的世界里的金凯瑞,没有人给我制造这么多假象逗我玩啊。如果站在你的角度,我岂不是也是假的,那究竟谁是真的谁是假的?要知道那个时候我并不知道什么是量子纠缠。
量子纠缠还有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人们会发现在两个双胞胎之间会存在心灵感应的现象。我在早点打工的时候,期间经历过大概一个月在常人难以想象的日子,而正是那段时间,我妈妈在家总不自在,感觉是不是我遇到了什么情况,后来托人打电话才知道的确如此。这些现象的背后其实就是是量子纠缠的特性。还包括阴宅阳宅,风水,梦境以及时辰八字命理学说等等,背后的原理很有可能都跟量子力学有关。相对论有时间空间和物质的概念,而量子力学则不受时空界限和距离的影响:同频共振、有感必应。
当然,观察导致结果并不是说结果是由人为或主观意志造成,譬如你在打开盒子观察猫的生死前,心里默念希望猫是活的,于是猫果然是活的,大部分人是不具备这个能力。人的意念或超自然决定的事物,目前还不再科学的研究范畴,或暂时还没有被证实,而在神学或宗教领域,人们常常提及。没准,心想事成或心诚则灵是有科学根据的,在将来一样可以被证实,而其中的突破口就是量子物理。
相对论和量子物理,一个宏观一个微观更好的诠释这个世界,从哲学角度来思考,相对论指的就是一件事物的规律和确定性,而量子力学指的是这个事物的混沌和不确定性。两者相加共同对一件事物施加影响,共同作用。我们就不难发现这种科学上的最新研究与佛法里所阐述的因积缘果是何等相似,确定性也就是佛学里提到的因果关系,而量子力学的纠缠理论指的是缘起,缘本身是不确定的,由缘起而造成的触发影响了整个世界的运程。
有这样一个段子:有一个哲学家被保安拦住,保安问:你是谁,你从哪儿来,要到哪里去?哲学家被问傻了,这三个问题都是哲学最终极的问题,回答不了啊。大部分人觉得,哲学家整体研究的都是一些玄而又玄的东西,甚至不会像正常人说话。那哲学家真的是故意要扮深沉不食人间烟火吗?还有哲学对我们的生活究竟有没有意义?
科技进步虽然大大改善我们的生活,我们在享受科技文明成果的同时,人们也在逐渐发现,良好的物质并不能彻底解决我们在生活当中所面临的困惑,而哲学因为蕴涵更多的道理,需要我们不断从哲学或道当中去寻找答案,提升人类生活的幸福感。古往今来亦是如此。
人们从薛定谔的猫这个实验逐渐延伸,扩展到平行宇宙的概念,也就是说当你看到这只猫死了,只是波函数坍塌的其中一个结果,而前面霍金也讲过粒子是成对出现的,有粒子和反粒子,也就是说会产生两个结果,在另外一个宇宙中,这只猫是活的,宇宙在观察的一刹那分叉为两个平行宇宙各自运行。如果这个假设成立,则意味着我们在生活中但凡做的任何一个决定,都会产生两个分叉和平行宇宙。
你譬如说你高考填写志愿,两个学校你选择了其中之一,而另一个则在另一个宇宙继续延续,你谈恋爱时选择了其中一个对象,在另外一个宇宙,你和另外一个人继续生活,你买彩票没有中大奖,但在另外一个宇宙,你中了大奖过上了无忧无虑的生活。
每一个念头每一个想法有可能就会产生一个新的宇宙,你我只不过是千千万万个宇宙中的你的其中一个版本而言,那么如果这是真实的,我们所纠结的成功、失败又有什么意义,想象那么多你都在生活,生活岂不是多美好?尽管平行宇宙尚未成为主流科学共识,但科学家仅仅就是通过数学的运算,目前已经推导出至少有四到五个维度宇宙的存在,这已经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关于平行宇宙你觉得还只是假设吗?
随着科学或量子力学的发展,你就会逐渐惊讶的发现,科学越来越不像科学,他既有点想哲学,又带有一点神学,而哲学、神学,又在科学手段的帮助下,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升华。譬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指的是万事万物一切规律的总和,我们可以把一理解为奇点,宇宙从这个奇点一,爆炸产生物质和暗物质,这为二,从而逐渐演化出我们大千世界乃至整个宇宙。这和霍金的奇点理论和霍金黑洞又有如此相近之处。
尽管未来有诸多不确定,但我们还是可以继续假设,在未来的某一天,科学、哲学、神学终归一统,世界大同。而且,这个时间已经并不遥远。但那个时候的社会又会发生些什么?三者融合对人类又意味着什么?且听下回分解!
最后,用道德经第一章做总结:“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缴。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秒之门。”文章至此,各自理解。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