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师:霍金去世?不!霍金其实是个外星人,他只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前两天突发奇想,写了一篇分别从科学、哲学、神学三个维度来分析未来世界大同的文章,这个话题很宏观,驾驭的不是很好,算是给自己的一个挑战。文章里提到了霍金并沿用了霍金在《时间简史》一书中的一些学术研究。记得文章推送后自己在回看,觉得在介绍霍金究竟有多牛掰这块描述的还不够,虽然已经交代他和牛顿、爱因斯坦并驾齐驱被誉为世界上最著名的三大物理学家,却忘记补了一句而且是三位当中唯一在世,是活着的这位。
没想到今天,霍金去世的消息就占据各大头条,朋友圈也纷纷刷屏缅怀。但小师觉得这是一件好事情,因为霍金去世让人们再一次把视线拉回到这位科学伟人的身上,关注他的科学研究,以及他对于未来的思考。
霍金是科学界的网红。说他是网红并不是因为人们有多关注他的学术研究,而是他经常会讲出惊世骇俗的言论被国内媒体广泛报道,譬如外星人入侵、人工智能消灭人类,地球会灭亡之类的话题。以至于让人们怀疑他是不是一个神经不正常的老人或者是科幻小说家,小编们甚至都在犹豫,他的这些话究竟是放在科技版还是娱乐头条。人们看完一笑了之,没有人会究竟他的这些观点是基于什么样的科学理论,推理研究而得来,别忘了人家是一位正儿八经而且是伟大的科学家。
关于 未来的预言,我们听的实在太多,听的多也就没人当回事。再说,未来还早着呢,即便是真的有那么一回事,不是还没有来嘛。相对于未来,人们更关心现在,当下以及跟自己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譬如怎么赚钱,怎么能快速获得成功等等。你也不能说这肤浅,现实对于我们的确很重要。
但无论我们有多现实,依然要给那些关注地球和人类未来命运未来的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致敬,当我们埋头赚钱,他们在抬头看天,有没有小行星袭击地球。是他们的研究给了我们安全感。同时,我们也要偶尔抬起头,看一看远方,没准接下来的路会更好走,正所谓““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
今天,小师就借由霍金去世这个热点事件,回想近些年霍金所描述的那些看似匪夷所思的言论,其背后所蕴藏的逻辑和科学思维,谈谈我的理解和感受,顺便来和你聊一聊那些除了低头做事,还抬头看天的人,这里面除了科学家霍金,还有科技界商业界的那些大佬。
霍金讲过不少言论,其中有两点最引人注意:一是表达对人工智能的顾虑,担心有一天人类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会消灭人类。另外一个观点就是对人类不断探索外太空的担忧,担心总有一天外星人入侵,总而言之人类未来很有可能会灭亡,而且时间并不遥远。但是,可能连霍金自己都想不到,他本人可能就是一个外星人。
说起人工智能,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经常上网的人都知道,如果你在淘宝或百度上搜过某件商品或信息,很快你就会发现经常会搜到类似的广告。这种通过关键词的搜索,为你匹配相对应的信息,他的底层技术就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而今日头条也就是利用这种大数据和深度算法,为你提供你感兴趣的资讯迅速崛起。
人工智能其实是一系列技术的统称,包含四大技术: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深度算法、自主学习。前面提到的都是基于大数据的算法,语音识别技术现在也开始普及,最早的要数苹果的SIRI,包括现在的科大讯飞和百度,微信摇一摇摇电视节目和音乐,现在各种搜索引擎都增加了语音搜索,不但普通话,连方言都可以识别,语音转文字,翻译等等这些技术很快得到提升。
图像识别最早从条形码、到二维码(以后还有四维码,八维码),淘宝可以商品扫一扫,苹果X新增的人脸识别,百度和QQ有可以识别图片上文字的功能,最新版百度即将推出可以识别图片里的植物。不动声色,声色犬马,声音和颜色占了人类世界信息量的绝大部分,因此,前两者技术是如何获取信息,能获取现有外部世界的大部分信息。
有人会说,这不对啊,除了视觉和听觉以外,人类或其他有些动物还具备嗅觉、味觉和触觉。其实,最难的是声音和图像识别,至于嗅觉、味觉、触觉人类所掌握的要更多,无论是气味还是味觉,其本质是物质或粒子,人类早就可以通过各种仪器加以分析,触觉就更简单,无外乎就是振动和作用力,这种传感技术在各种仪表盘上展现无遗。当然,在未来,随着纳米技术的提升,会有更多更灵敏的感观材料诞生。涵盖声音、图像、气味颗粒、粒子等信息的接收,并能及时将信息传送到云端,,并在各个领域应运,也就是物联网时代。
信息的获取是第一步,识别是第二步,也就是如同人的眼、耳、鼻、舌、身五个重要器官。获取信息识别信息,而识别信息则需要利用深度算法,信息获取后转换成电磁信号加以储存、分类、分析。而自主学习则是人工智能技术里最厉害最核心也是最令人担忧的一项技术。我们知道最困扰人的是学习力,不管掌握什么技能,需要一点一滴勤加练习三年五载方有小成,再加上人会受生理或心理的影响,更大大的降低了学习效率,而人工智能则不受影响。
就简单从字面上理解,自主学习就是自己想学什么就学什么,他一晚上就可以把所有大英博物馆的所有图书看个遍而且还记得住,妈妈再也不用担心他的学习,好像这是好事啊!最可怕的逻辑不在此,而是如果他好的不学专学坏怎么办?这点才是人类妈妈最担心的事。
要说起人工智能消灭人类,人们难免会联想起电影终结者里的那些机器人,觉得这太遥远。如果按电影里的机器人做对比,现在我们看到的机器人说弱智都抬举了,根本就谈不上智能。就是那个打败柯洁的那个牛逼哄哄的人工智能阿尔法狗,不会说话不会走路,他也只会下围棋,不足为惧。
刚刚提到的四大技术,也还是很初级的。是的,你说的一点都没有错。在这里介绍一位抬头看天的学者,他叫迈克斯 · 泰格马克。是麻省理工学院的物理学教授,他之前写过一本书叫《穿越平行宇宙》,在学术界引起巨大轰动。当然,在这里是要沿用他另外一本刚出不久的新书《生命3.0》。
在这本书中,泰格马克把生命按照基因逆反顺序划分为3个等级,1.0,2.0和3.0。1.0指的是细菌和微生物,他们有一个特点,就是受基因的制约,基因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没有自主意识。譬如说细菌,哪里的糖分浓度高他就不自主的向哪里移动,譬如植物,哪里阳光充足它就向哪里生长。
而2.0的生命则不同,他违背基因的意志会更强,譬如说人有恐高症,恐高就是基因决定,但人们还敢于玩蹦极,这是赤裸裸的向基因发出挑战。人会害怕、担心、犹豫等等负面情绪都是基因的表现,而人类就是在不断突破自己,会分析哪些有利那些不利,对抗基因。所谓本能或感性就是基因,所谓意志或理性就是突破基因。
而3.0的生命则完全不受基因控制,也就是没有感情困扰,没有脾气、只有纯理性的行为处事,而这个出事的出发点就是有利于自己,你可以理解他没有情商,或者情商很高,也可以想象他是成为一个冷冰冰的机器,而且是智商极高的机器,终结者就是生命3.0版本。说到这,你的后背有没有一丝凉意?
其实以上这些逻辑和趋势,无论是学术界、科技界还是商界大佬都知道的,只是每个人所秉承的态度和观点有些差异,按照每个人的理解分为三派,有乐观派、有温和派也有悲观派。乐观派更多的是从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类未来起到的积极和正面作用去思考,他包括亚马逊的杰夫贝佐斯,FACEBOOK的扎克伯格,还有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
悲观派则认为人工智能会对人类未来产生巨大隐患,包括刚去世的霍金、微软的比尔盖茨和钢铁侠沃伦马斯克,马斯克就不止是担心这么简单,他的很多商业项目你可以认为他是为了赚钱,而对于他自己,他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在人类被人工智能消灭以前,刚快移民火星,为人类文明保留火种。
而上面提到《生命3.0》这本书的作者泰格马克则属于中性的温和派,他既看到人工智能积极的一面,同时也和马斯克一样呼吁要加强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监管。也正因为如此,他是悲观派或激进派马斯克值得信赖的朋友。而泰格马克虽然赞同马斯克观点要加强监管,同时也说,无论你怎么防止,该来的总会来,想跑到火星根本不可能,因为人工智能会追着去,跑哪里都没有用。
接下来,请出另外一位人物,他是谷歌公司的工程总监库兹韦尔,至于这个人有多少头衔,被多少人推崇,有多厉害就不多讲,我们来看一下他的观点,库兹韦尔把人工智能划分为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和超级人工智能。弱人工智能它只在某一个特定领域、特定规则表现出强大的智能。譬如阿尔法狗,你让它既会下围棋又会下国际象棋就不行。
强人工智能则不受领域、规则限制,只要是人能干的事情,它都能干。而超级人工智能的能力则远远超越人类很多倍,人类在他们眼里就是小白鼠。
库兹韦尔提出著名的“奇点理论”。这个奇点不是霍金讲的宇宙大爆炸的那个奇点,而是人工智能的智商全面超越人类的那一个时间点。奇点理论是说,科技的发展是符合冥律分布的,前期发展缓慢,后面越来越快,直到爆发。说起科技发展速度,就不得不提摩尔定律,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提出来的。
其内容为: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换言之,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24个月翻一倍以上。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当然,摩尔定律也有缺陷,按推算到2020年会遇到瓶颈。而这个时候的突破就是量子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是一种全新的基于量子理论的计算机,遵循量子力学规律进行高速数学和逻辑运算、存储及处理量子信息的物理装置。也是未来人工智能提升运算速度最重要的硬件支持。
弱人工智能现在已经出现,这个也没有争论。而强人工智能会不会出现,会在什么时间出现这才是大家关心的焦点。库兹韦尔推算出强人工智能一定会出现,而具体的时间是2045年。库兹韦尔认为,以冥律分布的加速度发展,2045年强人工智能终会出现。人工智能花了几十年的时间,终于达到人类幼儿园智力水平。
但是,可怕的事情出现了,在达到这个节点的一个小时候,电脑立刻推导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而在这之后的一个半小时,这个强人工智能变成了超级人工智能,智能瞬间达到普通人类的17万倍。这就是改变人类种族的“奇点”。你算算看,今年是2018,离2045还有多久?30年不到,人工智能和未来离我们还遥远吗?
当然,未来人工智能和人类的物种定义也会变得模糊,人类的器官或肢体移植技术也会得到极大提升,人们在制造各类智能机器人的同时,同时也会给自己装上各种机械器官或肢体,人类本身也会半智能化。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判断一个人是人还是人工智能就要看他重新组装的部件占原有身体的体积,超过一半就不能叫人。
这有点头疼,人的器官分轻重,你很难用一半一半去划分。还有人类拥有情感,而人工智能在发展过程中会不会产生和人类一样的真实情感,还只是模拟人类的情感,是否有自主意识,是真是假你也未必分得清。再一个高智商的了解人类的机器面前,图灵测试是很难分别真假,以人类的现有智商都可以伪装,何况是机器人。那如果机器人伪装有自主意识或情感,这是程序设定还是真的就有了意识,你还真不能下结论。
除了人工智能,霍金还提到了外星人入侵。人们难以理解的是,到现在人类还没有发现外星人,你怎么就断定有外星人,而且还预设了外星人是坏的,会入侵呢?其实,地球上本身就有很多外星人,在地球人上的外星人有两种,一种是知道自己是外星人,只是因为某种原因不方便展现出现伪装自己,还有一种明明他自己就是外星人,而他自己却天天在寻找外星人。而霍金很有可能就是第二种。
那外星人为什么会来地球?为什么不让人类看到他们?还有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外星人的外星人又是什么回事?他们来地球的目的是什么?是否带有某些使命?还有中国的这些科技大佬难道就没有发声?中国人在人工智能来临前就无动于衷?下级为你揭秘来自东西方不同文化、不同领域的高手,如何强强联手,共同化解人类这一场命运浩劫。当然,这里还包括外星人,他们是如何前来搭救。相关话题,且听下回分解!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