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师:刘强东被传在美性侵大学生?名人背后究竟隐藏了哪些真相 !


昨晚刷朋友圈,就看到有人说东哥出事的消息,当时并没在意,心想,东哥什么人,怎么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今早打开百度,乖乖不得了,早已牢牢占据热搜榜第一条,看来事情没那么简单,必有蹊跷。

网上消息是这样:

9月2日下午,互联网上开始流传一张网络截图,截图信息显示刘强东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因涉及性侵女大学生而遭当地警方逮捕。

美国当地时间8月31日,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警方于逮捕了一名性侵嫌犯,名为 Qiang Dong, Liu。

根据该市所在的亨内平县 (Hennepin County) 治安官网站记录,Qiang Dong Liu 于当地时间8月31日晚间11:32分在入狱。

疑犯出生日期为1973年3月10日,与京东创始人兼 CEO 刘强东本人的身份证相符。

9月3日一早, 京东发布声明称为"失实指控"。明尼苏达州亨内平郡警署证实,刘强东被拘捕后被保释,保释原因与被捕时间有关。

该警署还提供了刘强东被拘捕时的照片。警方称,目前此案件仍在调查中,还没有人正式提起起诉。

前不久,由滴滴乘客被害所引发的全民讨伐滴滴刚刚消停,随后由昆山龙哥引发的正当防卫争论热度尚未褪去,

紧接着又爆出阿里员工病逝自如甲醛房的新闻。

而这一次网络舆论焦点轮到了社会我东哥。

中国的互联网从来不缺乏爆炸性新闻,消息一出,闻风而动,各路新闻媒体、包括自媒体人小编如同打了鸡血,纷纷撰稿蹭热度。

要知道,中国的互联网,突发新闻事件黄金窗口期是48小时,72小时后热度就开始褪减,无论多大的事,一周以后基本消失不见。

有些话题实在不方便发表意见,因此错过不少热点,这次当然不放过,来听听小师怎么说: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和以前有很大不同,也就是品牌人格化。

说起格力你会想到董明珠,说起小米你会想到雷军,说起阿里巴巴你会想到马云,说起苹果你会想到乔布斯,

其他的举不胜数:360和周鸿祎,美团和王兴,滴滴和程维,柳青,还有京东和刘强东与奶茶妹。

当然还有国民老公王思聪,即便他究竟做了哪些项目人们不太清楚,

但娱乐圈纪检委的身份只要随便发个微博都能引起极大关注。

在互联网时代,公司品牌就是个人品牌,老板就是企业的最好形象代言人。既省了不少广告费,又能给企业的品牌宣传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当今的互联网企业,如果人家都还不知道这个企业的老板是谁?

或者很少听到他的报道或故事,那么基本认定这个企业不具备互联网精神。

譬如联想的杨元庆,据说他的敬业程度和工作能力,在业内是出名的,

遗憾的是,他平时不太爱抛头露面,公众知之甚少,所以联想能在PC机市场占据老大,而在互联网圈已经被边缘化。

不仅仅是互联网科技大佬,各路文体娱乐明星都深谙此道,都知道如何利用互联网自媒体平台,借势炒作。

在普通老百姓眼里,吃饭就是吃饭,交友就是交友,娱乐就是娱乐,工作就是工作,

而对于这些公众人物来说,他们会把握各种机会,想方设法的进行炒作。

名人恋爱不是简单的恋爱,结婚不是简单的结婚,甚至是劈腿、分手,在很多时候都是有组织、有预谋,背后有专业的策划团队推手,好好利用,不放过任何一个有价值的机会。

说起社会我东哥,更是懂得如何进行自我包装和自我炒作的高手。

在公众眼里,东哥一直是以一个草根出身,敬业,为人正义,嫉恶如仇,还懂得感恩和尽到企业家的责任。还包括他的奶茶妹,这些都是东哥形象的标签。

但这些真的就是东哥真实的形象吗?也许是,也许不是。

因为我们看到的刘强东,他首先是一个身份,一个角色。他的身份和角色是中国第二大电商平台京东的CEO。

无论是公司创始人还是公众人物,他需要一个公众形象。而这个公众形象是为了企业发展或职业化的需要被塑造出来的。

他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要考虑其自身形象。但这个形象未必就是生活中真正的刘强东这个人。

你可以把角色理解为一个壳,是为了满足这个角色需要所营造出来的,事实上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壳,你在同事眼里、在老板眼里、在别人眼里的印象本质上都是我们的壳。

所不同的是有人善于包装这个壳,而有人不太会经营壳。壳是一种身份或专业化需求,在职场、在社会、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必不可少。

所不同的是有人的壳和真实的自我差别不大,而有的人外在的壳和真实的自我是有极大的反差。

那么问题来了,无论是按照西方心理学,还是中国传统的一体二相理论来解释就是:

当一个人的壳过于光辉正面,其实就会有另外一个相反面的我存在,显性的我越强烈,隐性的我就藏的越深,深到连自己也许都未必察觉,也就是壳长到肉里,连自己都认为这就是真实的自我。

真实的刘强东究竟是个什么人,也许我们无法得知,但我们应该知道我们看到的刘强东是他的一个身份,是他刻意塑造的角色。

比如说:

在媒体上,我们经常看到他一会给老乡发钱,一会支持家乡建设,还在京东的客服中心搬到宿迁。你可以理解这些为善举,

但从商业逻辑的角度,这更是一个高明的商业运作。既然支持家乡,肯定会有更多政策性的优惠,而每一次的举措都会引发关注,

这是无形的广告宣传,对京东的品牌知名度和销售额的提高,都会产生巨大推动作用,你以为东哥派钱傻,即使东哥傻,投资人也不傻,才不会让东哥这么胡作非为,他比你想象的要高明的多。

前不久的育苗事件,东哥第一时间在微头条发表观点,慷慨陈词数百字,在朋友圈引起巨大轰动,光阅读量就超过一亿,还不包括各种截图的传播。

这里要强调一下,这样说不是说东哥就是虚情假意的人,

而是站在商业运营的角度,他更懂得其中的价值,知道如何借势造势,既起到企业家的责任和担当,又能让个人形象和企业形象更好的传播,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

这种玩法很好,但也很危险。

你要是拿捏的好,知名度和美誉度蹭蹭的往上涨,这可比投多少广告费也得不来的效果,但要是没吃准,很有可能引火烧身,偷鸡不成蚀把米。

娱乐圈这样的例子很常见,你要是求婚、结婚,这些满满的正能量,肯定好,

但要是利用绯闻,劈腿这些,搞的不好知名度热度是上去了,但招来的很可能是恶名骂名。炒作是一把双刃剑。

但在浮躁的互联网时代,人们还是会乐此不彼的进行炒作,一战成名万骨枯,即便背负骂名,也不能在互联网泛滥的信息中被淹没。

炒作像吸毒,谁都知道危害大,但是非常爽,更容易上瘾。

当然,也不是所有热点事件都是在炒作,热点事件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一不小心就火了的情况也很普遍,

同时,也不是所有负面热点都是炒作失败,它很有可能源自于一次意外。

因为你是名人,你具有炒作价值,同时别人也就会利用你的这个价值,打你的注意,蹭你的热度,

那么,这次事件究竟是真实的东哥一时糊涂犯傻,还是别有用心的人下的套?

下套的又是何人?背后又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

我们不得而知,以观后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