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师:马云从太极中悟出的商业哲学,本篇文章价值一百万!
上一篇文章讲到自然规律有两条:一是丛林法则,丛林法则讲的是大自然所有生物在进化过程中所遵循的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这样一个自然选择。二是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指自然所呈现出生物的多样性,以及各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互相制约、互相平衡的共生关系。
如何评定一个物体是具有生命的?首先这个物体必须具有两个属性:活着和死亡,没有用死亡做参考如何去定义活着?也就是说任何一个生命终将会死去,在生和死之间便是这个生物的寿命。出生入死则是指一个生命从诞生之初,不管其寿命有多长,不管过程如何精彩,最终的结局便是走向死亡。
我们都以为神仙可以长生不老,但没有听过可以长生不死这种说法。所谓的长生不老指的是他的寿命比一般人要多很多,很多人看不到他衰老的样子误以为他不老,实则终究难逃一死。人最多可以活一百多岁,再往上一个等级的物种寿命则分别是500,3000,6000,24000。。
生死为生命的两个基本属性也是必要属性,否则不能称之为生命。掌控生命生死对应的两种能量便是水土。科学家常以一个星球是否有水来判断评估这个星球是否存在生命,这是有科学根据的,但科学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别的星球也许没有地球上的水,但可能会有其他形式的水,也许是甲烷,也许是硫酸或者其他你根本无法想象的物质。
水的作用主要是生化万物,但光有生还不行,必须有死才行。土的作用是生灭万物,以灭为主。但在这种生化和生灭之间,生机依然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灭,都是由大地完成的,这就是把东西埋了很容易腐烂,土具有腐化功能。尘归尘、土归土。但对于生机而言,生命之气,融入另一个生命当中。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出生入死,水生万物,入土为安。我们常说去到一个新的地方水土不服,则是因为新的水土影响了我们身体里的生化、生灭机制。我们假设只要一个星球上有两种物质或能量体能充当地球上水和土的功能,也许这种物质超出我们想象,但依然具备了培育生命的条件。
假如我们把生和死看着生命的起点和终点,那么在生死之间则经历着生、长、化、收、藏五个阶段。对应的五行能量则是木、火、土、金、水,春天属木,生根发芽、生机勃发,木生火,火越烧越旺,夏天万物生长、枝繁叶茂,到了长夏(三伏天),火生土,开始由土的能量主宰,来开始收杀一切,土生金,到了秋天收杀的差不多了,鸣金收兵,金生水,到了冬天,大地萧条,万物收藏,藏着的便是生机。
生命是需要通过与外在交换能量和信息得以生存,当他吸收的能量和信息大于消耗的能量和信息,它便在生长,当他吸收的能量和信息小于消耗的能量和信息,则在处于收藏阶段,直至死亡。每个生物,都想自生,求生。但如果他只一味的吸收能量和信息,而不去释放和消耗能量,而任何一个生物,他都只有一定储存能量和信息的空间。当这种能量和信息的过载超过自身负荷,必定变走向死亡。
因此,任何一个生物它都不会无限度的生长下去,容量再大也总会填满,为了继续活下去,要么主动释放,要么被动拿下。活的好不等于活的久,有时死去反而是为了更好的活着。不管哪种生物采取哪种活法与死法,但都一定逃脱不了大自然生长收藏的规律。
植物分一年生、两年生和多年生,对于只有一年生活周期的植物来说,虽然生命很短暂,但它可以在生命结束前留下更多的种子,而这些种子则会在来年获得更多生活的机会,谁说植物和种子之间没有关联,不是生命的另一种延续。
在夏天,无论植物长的多么枝繁叶茂,但到了秋天,没有哪片树叶留恋枝头不肯落下,即便你百般不舍,无情的秋风将其吹残,直至最后一片落下。树叶也许明白,正因为它会凋谢,树上才能长出新的嫩芽。而掉下的叶子,则是为了明年的新生,变成更加肥沃的土壤。
草原上的草,看似很弱小,遭受牛羊的啃食,而牛羊的繁衍养活了狮子和其他食肉动物,这似乎对草不公平,但草原上的狮子或牛羊,也会面临死亡,一旦死亡就会被其他微生物降解,这个时候,动物的尸体就变成了草最好的养分,让草儿更加茁长的成长。
生生不息,不是指生命永不停息,而是要经过两死的两生,生命才能更好延续,第一个生是指自灭自生,第二个生是指自灭他生,要是不想自灭,那就他灭他生,从而自生,故而生生。
生长收藏不仅仅体现在生命或者只是大自然当中,在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均逃脱不了生长收藏的规律。
一个产品、一家公司都会经历生、长、收、藏四个阶段。
网上有个段子,一个哥们因为走私被判了10年牢,终于熬到出狱,这哥们立马找到以前的旧部下,神神秘秘的把他们带到一个偏僻的地方,告诉他们东山再起的机会到了,兄弟们又可以大干一场。只见他在一个后山堆里挖出满满十几袋的货物,众人打开一看全傻眼了,里面装的全是崭新的寻呼机。
寻呼机在九十年代非常畅销,当时深圳有一家非常著名的传呼机通讯公司叫润讯传呼,巅峰时期自行筹建全国联网卫星系统并租用亚太一号卫星,红极一时。但随着寻呼机逐渐淘汰,这家公司也销声匿迹。原因就在于信息化社会快速发展,寻呼机的产品市场寿命不到十年,最终被手机所取代。当然,这家公司后来走出去一个非常牛逼的员工,创办了一家新公司。这个人叫马化腾,这家公司叫腾讯。
作为中国互联网三巨头之一,百度曾是PC互联网时代的中国最大的自动化信息收集的整合者,是中国信息社会的基础设施,也是拥有最多的流量入口,自然赚的盆满钵满。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阿里和腾讯纷纷组建移动互联网生态矩阵,而百度虽然也看到这一浪潮,但忙中出乱,频频出错。
相比阿里现代商业流通整合,延伸的云计算生态链与互联网金融生态链,腾讯以社交信息管理生态链,同样延伸出云计算和互联网生态链,而百度则视乎的生态链则单一很多。在移动互联网的下半场百度明显掉了队,不过,百度同样看到了下一个生机是在人工智能,魏则西事件之后,百度也无心恋战重兵布局AI,从战略而言,百度的选择无疑是对的,只是他能否把握这一新的生机,从而勃发,我们拭目以待。
每个企业从创始之初,都有着伟大的梦想和口号,但很少有企业家能真正意识到企业或产品也同样存在生长收藏的规律,在生的阶段,寻找风口伺机而动,同时一旦长势确定,快速行动,但到了收的阶段,必须见好就收,从而在藏的阶段,敢于舍弃,保存实力,静静等待下一个机会。
阿里无疑是目前中国互联网最成功的企业之一,即便如此,马云给阿里的定位是成为一家102年的企业,这的确很难。但马云应该从中国太极文化里了解了生长收藏和生生不息的道理。也许一个产品一家公司的生命周期不足以存活102年,但可以通过不同时期的产品结合生长收藏,看似某一产品已经死亡,则通过另外一种产品让生命得以延续。
阿里最早B2B起家,则是迎合了改革开放后商业发展和互联网信息不对称,打开一片天空,而B2C淘宝则是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下人们购买力大大增强与传统线下购买信息不对称而抢占的制高点,当现在所有商家都挤破头融入线上销售,互联网流量红利消失,而阿里也不再强调自己是电子商务公司,而是以互联网金融、云计算、物流智能平台等等新的矩阵迎接下一浪潮。
在别人眼里,阿里还是阿里,其实在内部,这家公司已经生生死死好几回。阿里的成就不单是懂得生长收藏,通过自灭的方式重新新生,来达到生生不息,同时,阿里云、天猫、菜鸟网络则都是建立在打造开放的平台,让更多的企业、商户、物流公司共享平台,通过让这些公司更好的活着来达成自己更好的活着,无论这其中是否有曲折或猫腻,站在生生不息的角度,这种以他生得以自生的方式符合自然之道,未来前景一定更广阔。
单纯从这一点,我看好阿里不看好京东。看好安卓不看好苹果,虽然苹果IOS占领半壁江山,但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不符合生生不息之道,未来很有可能被谷歌此消彼长最终拉下神坛。曾经作为中国最大的抄袭公司腾讯,站着其强大的社交网络和流量平台,扼杀创新成为中国众多中小型互联网公司的噩梦。
好在腾讯及时醒悟,调整战略,不再什么好的创新项目都自己单干,而是通过采用投资支持、开放流量的方式去扶持和鼓励更多创业型公司。58,京东,滴滴,摩拜等等都开放微信流量入口。我新注册的公众号,在不到半个月便拿到了原创邀请,这是对原创者最大的尊重和支持,而这种集聚效率则体现出腾讯作为一家优秀公司最成功的地方之一,所以今天的互联网两巨头的头衔并非浪得虚名。
除了公司和产品,生长收藏、生生不息之理同样存在于个人职业或事业发展。
一个人能有多大的成功,则是他能帮助多少人成功。赚钱分为几个阶段,一是掌握某项技能,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生活,这种赚钱技能也许能保证一生衣食无忧(但也未必,因为技能也会随着时代改变呈现生长收藏,你必须把握规律去学习新的技能)。第二个阶段是他善于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传授给更多的人,通过以管理的方式加强相互间的协作,从而为他人和自己创造更多价值。
当他具备更高的管理和协调能力,他可以聚集更多人才,分工合作,组建公司或某一项目,共同去创造一个产品或服务项目,在内部管理成本和外部交易成本当中寻求最佳的平衡点,什么模块自生、什么模块他生,从而实现共生。
当公司逐渐强大,团队磨合度,相互之间的共生关系日益成熟,可以建立其良好的商业模式进行复制裂变,将团队价值以几何倍数加大。在产能过剩、共享经济的今天,如果能做平台,解决商业上的某个痛点,让消费者通过平台得到良好的体验,让更多创业者通过平台创作更大价值,这种生生不息的价值能量将会更大。
无论如何,当你在某个岗位,某项实现取得不错的成绩或成就,一定要懂得生长收藏和生生不息,在收的阶段主动退位让贤,让继任者去完成他的生长,自己的收意味着别人的长,自灭他生实现实现自我新的生长。
真正的高手永远不是站在台上群情激扬,振臂一呼,而是看尽世间繁花,潮起潮落,攻成身退,看着台上的继任者光芒万丈,低调的报以微微一笑,江湖好久没有他的消息,哥只是一个传说,哥轻轻的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
文章评论(0)